從《高瑛自述》看一綫希望 - 陸離

從《高瑛自述》看一綫希望 - 陸離

(1)首先對不起,急訊題外話:頃接楊月波短簡,說「1967年香港口琴世界冠軍」何頡勳老師,將於6月11日在大會堂舉辦久違的「口琴獨奏會」。我正是「口琴吹奏古典音樂」迷,而「青年會口琴樂隊」守護天使馮安老師退休前,何頡勳老師曾在「香港太空館」超音速獨奏Falla的FireDance,讓筆者永誌難忘。(去年,口琴樂隊70大壽,演奏「梁祝協奏曲」,何頡勳老師擔任獨奏,即以口琴代替小提琴,如泣如訴,不勝悲切。)
何頡勳+楊月波,同是1967年(香港有史以來第一屆)口琴世界雙冠軍。陳錦樂+何永泰,是2001年口琴世界雙冠軍,都是古典二重奏。期間「英皇口琴五重奏」亦獲世界冠軍。
曾寫信來想聽口琴演奏會的讀友,請往大會堂等表演場地,取閱文化活動宣傳單張。
(為何澳門藝術節、音樂節,據說往往教普羅大眾驚艷?那是因為澳門文化活動不多,乃突出。香港文化活動氾濫,乃像甚麼也不曾發生!)
(2)其實寫艾未未、寫艾青、寫《高瑛自述》,均在我能力範圍之外。只合如此羽毛級側寫。我敬重高瑛女士身經如許政治鬥爭,仍時有幽默感,但她的身份是「艾未未母親、艾青妻子」,女權份子或有話要說?
「大山文化出版社」能在港健在,正如「進一步多媒體」製作劉曉波DVD,「開放月刊」繼續敢言,陸客來港購買「趙紫陽」禁書,而香港至今無人因「言」入獄,香港就有希望。大陸鴿派若能得勝,亦是香港一綫生機。惟政治鬥爭沒完沒了,誰有水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