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口袋裏的明天肯定地所剩無幾,你腦袋裏的是什麼?叔本華說「生命是死神給我們的借貸」,鐵定要還,還款期因人而異,最弔詭正是可長可短的期限問號。任你多有權有勢有名有財,最強收數佬都會call你loan,遲早要還。死亡,比稅更人人有份永不落空。說睡眠是還給死神的利息,一直濫享特低息率的我睡得那麼少,不見得死神對我出於情與義值千金會特別優待,有天他忽然就要本利一次歸還絕不出奇。於是我活得很珍惜。
如果,今天,我死了,可以。真的,ok。可惜是還有很多買了未喝的好酒和未及得看的好書,也罷,我都很盡力了。艾慕杜華電影有奇女角色最喜歡和黑社會大佬做愛:他每次都像沒有明天般做。SteveJobs說「把每天都當作是人生最後一天來活」,不以為自己有一生一世,你會勇敢一點。為什麼那麼多人臨老才壯烈地終於敢為忠於自己做一點事?
《Top5RegretsoftheDying》一書,在澳洲從事善終服務多年的護士BronnieWare所著,大量接觸及照顧生命祇餘12星期的人,她發現不論性別國籍年齡學歷背景家境等因素,大多數人臨終前親口告訴她的都殊途同歸五大後悔:
1.但願我曾有勇氣過忠於自己的活,不是徇眾要求的活。是金曲金獎,最常見的後悔。回望人生,幾多背棄了的理想,誰人都可以;幾多生命的選擇,都在傳統價值和別人眼光中,妥協了自己委屈了個性扭曲了生命,直至健康給你的自由配額用完,才回頭太難。後悔沒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太遲。
2.但願我沒有那麼工作為重。是每位男病人的心聲,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愛侶的細微,父母的皺紋,一生的風景,局限在事業地圖,到最後時刻,溫暖不了將枯的生命。
3.但願我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為和諧維穩,知書識做,怕事,自保,自私,安於中庸甘於迎合,長期壓抑想法和感受一生無法做自己,甚至因苦澀怨艾悶出病來鬱鬱而終。麥當娜說「很多人怕講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他們得不到想要的。我想要什麼我就說,如果這樣我就是bitch,sobeit」。
4.但願我和朋友們有保持聯絡。悔不當初沒給友情更多時間和養份,一生忙碌征戰,太埋首於我我我,大好的朋友漸行漸遠陌生,到自己出了事,放下名利放下權,放不下情感和牽掛,落幕時刻,愛人友人,才是最深的惦念。
5.但願我容許自己過得快樂點。「是驚人地普遍的一項」,竟然到人生盡頭,很多人才知道快樂是個選擇。困在熟悉裏的人,習慣偽裝習慣掩飾習慣不快樂,在溫水中害怕改變,寸寸計較,不是生活令他不快樂,是自己不讓自己快樂。
想說的是,不必到生死關頭,才毅然發現要忠於自己,每天,都可以。
心理學角度,相對那些我們做了的事,人們後悔的往往是那些沒做的事。
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怕痛,但人生不全是甜品。
我甚至不求死而無憾。人生,應該有憾,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