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誠前日(周三)離開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館後,意願從堅持留在中國到要求盡快離開,更指控美方逼他離開大使館、未履行承諾,甚至騙他,引發各方關注。對於這些指控,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Locke)昨日一一否認,稱「完全不是事實」,又透露陳在使館內曾要求安排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單獨會面。
駱家輝昨日出席第四輪中美戰略對話開幕式後,被問到陳光誠離開大使館問題時,他否認陳的指控,多次強調他所說「完全不是事實」。駱家輝說,在陳剛到大使館時,大使館人員花很多時間了解他的需要,當時他表示希望留在中國,不希望前往美國,也未提出要求庇護;陳亦強調他有心理準備,若中方不能滿足他提出的要求,他會在大使館內滯留很多很多年。
「他非受壓離開」
美方於是派人按着陳光誠的要求與中方磋商,並且達成協議。駱家輝稱,美國官員檢聽陳在離開使館前與妻子的一段電話對話,陳的妻子在電話中懇求丈夫到醫院與家人團聚,更稱前途總是充滿未知,但「我們需要邁出第一步」。
陳光誠前日離開大使館時,駱家輝稱他「完全清楚自己所面臨的選擇」,更強調:「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他並非受到壓力才離開的,他當時是非常興奮及急着想離開的。」根據美方公佈的照片,前日下午陳光誠帶着笑容離開大使館,與駱家輝等人握手,一旁有人鼓掌。
稱美官員一直留在醫院
駱家輝要求溫家寶單獨見面,而在北京當局允許陳光誠到醫院與家人團聚後,陳才離開大使館。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VictoriaNuland)亦指出,陳光誠從未與任何美國官員談及妻小曾受身體上或法律上的威脅,亦否認向陳施壓要他離開大使館,可是努蘭承認,大使館職員曾向陳表示,如果陳選擇留在大使館,其妻兒都會被押回山東,他們也會失去談判機會。
國務院的副發言人唐納(MarkToner)則指出,美國有履行對陳光誠的承諾,美國官員與醫療團隊一直留守在朝陽醫院,沒有離開。
另外,《紐約時報》進一步披露陳光誠逃到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內幕,大使館人員收到陳光誠友人求助後,約好在使館以西幾公里的地方與陳光誠等人會面。雙方各自派車會合,就在兩車快要會合時,美國外交官發現,兩部車都有中國安全人員的車輛尾隨。陳所搭的車駛進巷道,美方的車併排靠近,把陳拉進車內。接着,大使館的車躲過兩輛中方的車,開回大使館,陳被安頓在陸戰隊員的宿舍。
之後,美方下令館員封口,同時開始與以副部長崔天凱為首的中國外交部官員會商解決方法。雙方官員有時一天見面多達三次。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陳光誠處境與態度變化
5月2日
下午3時30分
‧新華社報道,陳光誠「自行離開」美使館;陳光誠由駱家輝等陪同往朝陽醫院接受治療,並與家人團聚;他致電律師李勁松說:「我自由了,已經得到明確的保證。」
傍晚
‧《華盛頓郵報》駐北京特派員引述美方官員稱,陳光誠表明不會離開中國,中方同意保證陳與家人安全、可移居其他地區,亦可到大學進修。陳與希拉莉通電話,希望能與她見面。
晚上
‧曾金燕引述陳光誠稱,他全家都願意離開中國,不願意離開美國駐華大使館,但他擔心如果繼續留在大使館,中共會對妻兒不利,別無選擇。陳更向曾說:「金燕妹妹,你要幫助我!」
‧維權律師滕彪與陳光誠通電話時,證實陳是在受威脅之下決定離開美使館,陳更稱妻兒至深夜都未吃飯,孩子都在哭鬧,擔心當局已經開始向他報復。滕又告訴陳,他留在中國的決定「非常非常危險」。
‧希拉莉發表聲明,稱為陳光誠在美國大使館的停留和離開提供便利,反映陳的意願,也反映美國的價值觀。中國外交部則批評美方做法是繼續混淆視聽、千方百計推託和掩飾自身在這件事情上的責任。
深夜
‧陳光誠接受美聯社專訪,稱使館職員向他稱,如果他不離開,其妻會被打死,並向外呼籲讓他與家人安全地離開中國。
5月3日
凌晨
‧陳光誠接受CNN專訪,稱使館官員不斷說服要他離開,還答應會派人跟他一起待在醫院,但一入病房就發現人全不見了,對美國政府「非常失望」,覺得「有點被大使館騙」,懇請奧巴馬協助他和家人離開中國。
‧陳光誠接受路透社專訪時稱,與妻子討論後改變主意,希望前往美國,留在中國他的權利和安全都無法獲得保障。
清晨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指,陳光誠所言部份並非事實,她不想一一回應,同時強調美國官員仍在朝陽醫院的大樓內,醫護小組晚間還在醫院陪同。
上午
‧陳光誠透過認識逾10年的記者指出,他希望能與家人乘坐希拉莉的專機,盡快離開中國。
‧駐華大使駱家輝否認曾逼陳光誠離開美國大使館,多次強調「絕對不是」(absolutelynot)事實,重申陳不是被強制(byforce)離開使館。
中午
‧滕彪稱陳光誠與美國大使館溝通仍暢通,他們一家想離開中國的態度極為明確,已向美方解釋轉變想法的原因。
下午
‧外電引述不具名的美國官員稱,目前仍在嘗試了解陳光誠的想法,並會嘗試去滿足他的需要。
傍晚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證實,陳光誠已改變主意,希望舉家可以離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