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去台灣玩了十幾天,由高雄至台北,差不多每天換地方換酒店,酒店全部是在網上訂的,只有其中一晚後來退房,在當地另覓住處。遊客去台灣,住宿選擇相當多,價格豐儉由人,我住了十多天,費用由最便宜的850元台幣至1500元港幣不等。後者是周六晚的日月潭湖景房,景觀雖迷人,我還是感到心疼,直至我回到香港,看到本地三星級酒店旅遊淡季的價格,也要1700元,頓感心平氣和。
香港酒店租金被單一種類的遊客炒高,已經到了令別國遊客卻步的地步,去年聖誕期間,重慶大廈的套房租金三千多港幣一晚仍供不應求。而台灣,由三位數字台幣到六位數字台幣的住宿均有,適合不同要求的人選擇。我曾在網絡看到香港學生寫的遊記,圖文並茂介紹高雄某間平價旅館,50港幣一晚的房間乾淨舒適,看起來相當不錯。
到目前為止,台灣遊客仍以台灣國內客為主,外國遊客相對不多,這可能是酒店仍能維持低價的其中一個原因。跟別國相比,台灣各大景點、博物館等的收費亦極低廉,甚至免費。這一切,能維持多久呢?
隨着台灣一步步向陸客開放,有權有錢的陸客率先進軍寶島,把當地物價及租金指數炒高,想必是意料中事。最終的結果,可能跟香港一樣,把別國遊客趕絕,成為單一遊客的商店或後花園。所以,仍是這一句:去台灣,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