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的文化部遲於七月一日始正式成立,但已在熱身,籌備了多場演講,其中一位重頭嘉賓是西九文化區話事人;那洋人,以香港之名,東渡而去,對福爾摩莎子民侃侃析論西九未來。
真好,讓福爾摩莎子民看看特區政府的器量和策略。我們難以想像台灣的文藝高官名單上會有洋名字,那個島嶼對於「華夷之防」是前所未有地嚴苛嚴格,彷彿所有洋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壞傢伙,只可用來崇拜或乞求,卻絕對不可以合作或任用。
孫中山年代的國民黨可不是這樣的。身邊圍繞着一堆洋人,美國的,英國的,俄國的,從顧問到保鑣皆會禮聘金毛綠眼的鬼佬,有高尚的職稱,有優渥的薪水,都是從政府預算裏直接支出。孫中山的死對頭袁世凱亦是,動不動便找洋人做官,外交的,軍事的,公關的,都有,無一欠缺。到了蔣介石,相同,德國的,美國的,拿來就用,不會避諱。他的兒子蔣經國更別說了,青出於藍,比老爸更超越前進,不僅有洋顧問,連睡在床邊的人亦是鬼婆,用生殖器官直接同時建立外交與內交。在民國政府裏,洋人其實跟華人一樣是「持份者」。
到了李登輝年代,以至陳水扁和馬英九,俱往矣,洋人在台灣節節敗退,除了企業界仍然以洋為尊,在公共政治的領域裏,逢洋必反,對洋人敬而遠之。試想如果小馬哥今天突然把一個鬼佬放上高位,肯定被綠營分子痛罵為「雙重台奸」,一方面暗通北京,另方面明通夷人,罪該萬死。
所以,龍應台讓台人開眼界是一回事,用洋人管文化,台灣終究學不到。在這事兒上,特區依然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