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指學生洗腦、教他們擁護中共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教育局決定放水5.3億元推行,小學最快新學年推行,中學最遲2016年也要開始。昨日公佈的終極課程指引,將自由民主理念撥入世界範疇,與中國國情割裂,隻字不提中共缺失,沒有六四事件和維權。有立法會議員和中學生組織批評教育局漠視反對聲音,斥責新課程指引「換湯不換藥」,將繼續要求撤回該科。
記者:彭美芳、倪清江
教育局在去年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指引,向全港中小學生硬銷愛國價值觀。經過四個月的諮詢,1,000份意見書中,逾兩成中學反對成立該科,約一成小學反對成立該科。
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昨日推出修訂版指引,已獲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接納。國民教育科被指是北京給予新任特首梁振英的四大任務之一,教育局昨承認在日前已搶先向梁振英報告國民教育科的最新指引,梁並無提出異議。
最遲2016年全面推行
該科將於今年9月如期於小學先推行,中學也可以在明年9月推行,但為配合學校準備,故推出「三年開展期」,小學最遲應在2015年9月正式全面推行,中學最遲應在2016年9月全面推行。
開展期及課程推行首年,各校可獲53萬元的一筆過撥款,用作設計教材、聘請專員、購買服務等,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約1,000所,總開支涉及約5億多元,教育局已在立法會通過撥款。
該委員會主席李焯芬昨日主動回應國民教育並非「洗腦」,並指已新增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範疇,但只納入「世界範疇」,並無提及有關中國國情如六四等例子;在高中的「國家範疇」才會稍為談及人權自由。對於國民教育科與現有課程內容重叠,李焯芬認為國民教育科重視價值觀培養,並無重叠。
新指引增加12點教老師如何處理爭議性議題,例如「教師不但不應該迴避討論爭議性議題,更應視之為教學的重要契機」、「教師個人觀點並非標準答案」等。
由中學生組成的學民思潮,對於新修訂的課程指引,召集人王之峰直斥「換湯不換藥」,「教育局而家係讓步,用銀蛋攻勢逼學校做國民教育,仍然都係洗腦」。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認為,課程缺乏正規教材,又佔課時,增加老師工作量,加上53萬元撥款只屬一次性,學校缺乏長遠支援,「冇配套下咁急推行,俾人覺得係行政指令,只要開辦到就得。」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指,政府漠視教育界反對,強行硬推國民教育,分明是要在曾蔭權離任前,完成硬推國民教育的政治任務,「國民教育由曾蔭權開展,由梁振英接手」。他批評,現時課程內容不單是洗腦式的國民教育,更是逃避國家一黨專政、六四屠城的敏感問題。
學校如何灌輸國民教育意識
學習目標:提升對國家歸屬感
內容舉例:
‧理解國家山川地貌特色,感受廣闊疆土上瑰麗多姿的面貌
‧從認識國家的重要城市及民族多元,培養民族大家庭的意識
學習目標:體會國家當代發展,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內容舉例:
‧認識及尊重國家象徵,包括國慶日、國旗和國徽、國歌意義
‧認識國家當代發展對於促進社會民生的意義,例如:交通運輸系統建立、航天科技發展、農業的改進等
學習目標:認識當代國情
內容舉例:
‧認識現任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等,了解他們作出的努力、貢獻和面對的困難
學習目標:培養珍愛自然、保護國家生態的態度
內容舉例:
‧欣賞國家資源的多樣化,了解土地、水源、海洋和動物資源
學習目標:從了解國家與香港發展,體現同根同心
內容舉例:
‧體會兩地為進步繁榮作出的努力、面對的困難及解決方法,認識兩地合作項目
學習目標:關心國家可持續發展方向
內容舉例:
‧理解國家進行自然資源保育和發展環保產業
學習目標:體會國家發展的限制及謀求改善方向
內容舉例:
‧從了解國家憲法的施行、國家機構、政協會議職能、憲法,提高國家觀念,增進對一國兩制認識
‧從改革開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了解當中的困難或不足之處
學習目標:培養樂意為國家及民眾謀求福祉
內容舉例:
‧探討以人為本的民生發展,國家於民主、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體現的問題及處理
‧思考個人對於國家當代發展可以擔當的角色
資料來源:教育局「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