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演藝學院讀音樂學士課程的陳劭桐,選擇了極昂貴的主修樂器巴松管,一具便要18萬元。家中難以負擔,他每月勤力教琴和參加演奏賺取收入,以繳付每期3,000多元購買巴松管費用,長命債40期,如此辛苦,他只是想與人分享音樂。
18歲陳劭桐(Toby)於張祝珊英文中學讀書,兩年前在末代會考取得21分,可原校升讀預科,但他選擇入讀演藝文憑課程,去年升讀學士一年級。
Toby在6歲時雖被迫學鋼琴,但對音樂產生興趣,9歲開始學單簧管,12歲時學吹巴松管,除了要手指靈活,也要夠氣,每日由朝練到夜。
說服雙親入讀演藝
他憶述當年會考後,參加在港舉行的「亞洲青年樂團」活動,「同人一齊玩音樂,分享音樂俾人聽,係我玩音樂嘅理想。」母親當時希望他讀預科,他向母親說音樂人可以教學賺取收入,毋須擔心將來,終成功打動她及父親。
Toby一家四口靠從事多媒體製作的父親的收入維持,每年4.21萬元學費是很大壓力。幸好他剛獲「BassoonMaryBloch」獎學金,三年學費雖有來源,「(獎學金)幫助好大,唔好意思俾爸爸咁大壓力。由細到大,父母付出好多。」故他仍要透過教琴及參加收費演出賺取收入,償還演藝代他墊支購買巴松管費用,「讀音樂想賺大錢係好難,但都餓唔死你,教學生都可以生活。」
演藝今年又頒「春天舞台獎學金」予舞台及製作藝術學士二年級學生EvaLinaBerglundJansson。來自瑞典的她雖有讀寫障礙,要花了一段時間才適應學習,但成績非常好,全班53人中名列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