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低工資委員會正就第二個最低工資水平進行諮詢,預料下半年最低工資爭拗將趨激烈。有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指,雖然工會力爭將最低工資調高至33元至35元,但難以做到,估計第二個最低工資水平將在28元至30元之間落墨。
經濟轉差或維持不變
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一年多前拍板落實本港首個最低工資水平為時薪28元,委員會勞資雙方在最後關頭互相角力,「逐蚊逐蚊咁拗。」據了解,有資方委員因未能將最低工資壓低至28元以下,一度在會議期間灑淚。
事隔一年多,最低工資委員會最遲11月便要就第二個最低工資水平向政府提交建議。有委員不諱言,按目前經濟及政治環境,不可能把最低工資一下子升至33元至35元,「唔只商界同你死過,部份未受惠於最低工資嘅市民,亦可能擔心會引發加價潮而反對」,估計第二個最低工資水平較大機會在28元至30元之間。
該委員指,雖然最低工資理論上可加可減,「但現實減嘅機會係零」。委員會暫時也未聽過有意見要求下調最低工資。不過若下半年經濟轉差,最低工資水平維持不變也並非沒有可能。根據資料,時薪水平與本港接近的南韓,去年最低工資水平由4,110韓圜(約28.4港元),加至4,320韓圜(約29.8港元),加幅約5%,若本港按此幅度調整,最低工資或升至29.4元。
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黃洪表示,香港最低工資立法情況與歐美不同,英國初推最低工資時,僱主團體與工會互讓互諒,僱主初時要求先將水平定於低位,一年一檢,如無拖垮經濟,承諾逐步增至工會要求工資水平,之後僱主遵守承諾,大幅加人工。他指與本港較為相似的是南韓,勞資雙方經常為工資水平爭拗,但當地初時只在某些行業如製造業試行,參考性不大。
學者建議每年作修訂
始終各地情況有別,他認為香港應設立一條方程式,如以二人綜援金額或工資中位數六成,加上通脹等因素,每年訂出新水平,此舉可清晰易明亦能免卻爭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