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Holga作品獲白宮攝影最高榮譽香港漏光相機潮爆國際

星期日專題:Holga作品獲白宮攝影最高榮譽
香港漏光相機潮爆國際

數碼相機席捲全球之際,港產塑膠菲林相機Holga仍屹立不倒!縱然其拍出相片漏光又有黑角,偏偏有國際知名攝影師愛這種缺憾美,更憑相片獲獎,令相機在國際舞台上打響名堂,成為年輕一代潮物。沒有多少港人知道,這款相機原來是港產貨,30年前誕生於紅磡工廈,見證香港工業一代傳奇! 記者:盧勁業

聽Holga名字以為屬來路貨,發明人是82歲的李定武。他笑言當年取名Holga與港人崇洋有關:「Holga意指好光,直譯Holgon,但要似日本牌子如Konica咁易記,就改a字尾。」港人對Holga認識,大都來自近年被年輕人追捧,以隨性、沒束縛的攝影態度作招徠的的奧地利相機品牌Lomography。由於Holga相片質感跟Lomo相近,龍友愛它對焦矇糊、漏光黑角「夠曬feel」。

2001年時,美國攝影師DavidBurnett使用港產的Holga相機拍攝前副總統戈爾競選照片,在白宮新聞攝影「歷史的眼睛」頒獎典禮上獲最高獎項。 互聯網

李定武設計的Holga相機賣遍全球,他一臉滿足地說:「當年諗都冇諗過!」 李家皓攝

以120菲林拍攝的Holga相機在1983年的設計圖。

70年代創立電子廠

李定武沒想過原本不專業的相機竟可在30年後走紅國際。他年輕時在清華大學主修鐵路工程,畢業後回港在日本相機公司Yashica擔任工程師。憑着對相機及電子零件的認識,七十年代創立宇宙電子廠,生產WOC牌閃光燈暢銷全球,「點知柯尼卡推出內置閃光燈相機,我嘅閃光燈銷量大跌」。

「好光」的相機,在李定武「好黑」的事業低潮誕生。八十年代國內改革開放,他抓緊機遇開發廉價相機打入內地市場,惟因質素不高,加上內地人愛入口貨,致銷量不濟。至九十年代初為挽救一蹶不振的生意,他寄相機到海外推銷,結果喜出望外,「有幾位奧地利攝影師好鍾意啲相片效果,推出相集同相展」。2001年美國攝影師DavidBurnett以此相機拍攝前副總統戈爾競選,更在白宮新聞攝影「歷史的眼睛」頒獎典禮上獲最高獎項。

目前年銷逾10萬部

Lomography取得Holga的歐洲獨家銷售權放在專門店售賣,由於價錢大眾化只數百元一部,加上操作簡單,不少攝影班用作教具,相機隨即在歐美日流行。兩年前Lomo和Holga中止合作,Holga直接開設門市以及由港外銷,每年銷量逾10萬部。
現時全港有四家Holga店舖,客人大多是年輕一族,由於沒作特別宣傳,不少人以為是外國品牌。面對全球減產菲林,李定武對Holga仍充滿信心:「現今攝影追求高解析度,唔代表菲林同傳統攝影會消失,仍然有一班人鍾意呢啲隨機效果嘅超現實同印象派風格!」

Holga根據最基本型號發展出多款相機,長方型款式(左)因可將兩張底片拍成一張相片,造成寬景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