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保險股上周公佈首季業績,除了平保(2318)純利錄得按年增長外,其餘均錄跌幅,當中太保(2601)跌逾八成最差。專家認為,太保未有發盈警下公佈嚇人數據,短期內股價勢受壓並跑輸同業。國壽(2628)則因撥備得宜,隨時成為下一輪反彈浪受惠者。 記者:董曉沂
雖然上季A股有所回升,惟投資部份繼續成為內險股跌個損手爛腳的陷阱。國壽投資收益按年增長10.74%至190.16億元,表現尚算合格。平保、太保和新華人壽(1336)上季的投資收益卻分別錄得19.13%、15.44%和18.83%跌幅。投資失利亦導致資產減值損失大增,而拖累盈利表現,當中太保減值幅度增長逾10.3倍最勁,國壽亦增逾3.9倍,新華則由2.88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變成5.2億元損失,平保則增23%至9.45億元。
減值增幅冠同儕
由於太保減值損失增幅最勁,故其盈利表現亦差絕同業,首季純利按季跌49.65%,明顯跑輸國壽和平保於首季的2.49倍和22.36%升幅;新華則因去年底才上市,而未能作比較。若以按年比較,太保同樣表現最差,純利勁跌81%至6.52億元,亦為行業最差。
雖然盈利大倒退,惟太保卻未有預早發盈警提醒投資者,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認為,雖然聯交所並無硬性規定上市公司要為季績發盈警,不過太保跌八成則應要向投資者有所提示,現突發性地公佈強差人意的盈利表現,短期內勢令太保股價受壓兼跑輸同業。
他補充,本港上市公司每半年公佈業績是硬性規定,故太保若於中期業績前才發盈警以反映首季度表現不足為奇,惟屆時太保股價料已反映首季表現差的因素。事實上,內地上市公司則明文規定,盈利跌幅逾五成,公司可選擇性發盈警;倘錄得虧損,則強制要發盈警。
國壽受惠A股彈
國壽方面,雖然首季純利按年跌29.4%,主因其資產減值大增近4倍所致,惟花旗指出,國壽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為股權投資的損失反映於資產負債表上所致,暗示國壽未來數季,將毋須再因股票市值較去年低,而在會計的市價入賬制度下再造成大幅減值。
沈振盈亦認同,國壽過去受市況不濟的影響已反映,一次過大幅撥備減值,將有助國壽手持的股票價值由3月底止重新計算。換言之,只要未來A股市場反彈,國壽將可直接受惠股價上升,亦毋須再因股票市價較去年同期低,而作相應減值撥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