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戲道:嚴浩浮城養生記

電戲道:嚴浩浮城養生記

在Google搜尋器輸入嚴浩的名字,在0.14秒後的結果居然是一系列的偏方、食療:怪物飯、油拔法、青檸雞湯等等不能盡錄,本末倒置差點忘了他的導演身份,他拍過《似水流年》,此片曾在香港金像獎中奪六大獎項。金像獎導演教人養生之道,源於童年體弱多病,有人學武功他就選了較溫和的方法健身,多少受任總編的父親影響。當日父親早逝、今日90歲母親長期臥病,激發他收集更多民間偏方救人自救,在傳統醫學之外可以有另類選擇。醫病方法可以揀,嚴浩新作《浮城》的主人翁郭富城一樣要揀,他周旋於劉心悠與楊采妮之間,畀我就會揀劉心悠,nothingpersonal,純粹個人喜好。 撰文:何永寧

早前導演嚴浩為新作《浮城》宣傳接受訪問,雖然他拍的《似水流年》在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獲最佳電影、導演、編劇及女主角等主要獎項,不過近年他為人熟悉的反而不是電影作品,而是他的養生方法及種種民間偏方,他提倡的布緯療法,令當中所需的茅屋芝士、亞麻籽油等食材幾近賣斷市,每日拜讀他專欄的讀者不計其數。
嚴浩笑言每日寫稿的字數累積下來比自己寫的電影劇本可能還要多:「每日要同幾份報紙寫專欄大概七份稿,連埋雜誌差不多寫足七日。」導演透露寫養生專欄都是無心插柳下開始,想不到居然得到不少讀者認同,他說:「自細身體就唔好,成日傷風感冒,一個月至少病幾日,好似女性月經咁。所以好細個已經好鍾意睇醫書,睇得最熟就係《黃帝內經》,本書好似講故事咁又易明,漸漸越睇越有興趣,都算係久病成醫。」

郭富城在戲中會周旋於劉心悠與楊采妮之間。 劇照

劇照

赤腳行路補腎

嚴浩自言沒有其他嗜好,閒來到片場見朋友都是交換養生心德:「我又唔好打麻雀、玩啤牌同賭馬,咪同人講吓健康,日積月累咪集合咗好多民間偏方。」原本心得都只是在圍內人之間相傳,但在年前寫《浮城》的劇本時,卻無意間將這些偏方在報章上公開,嚴浩回想說:「開頭喺報紙都係寫啲時事、風景花草呢類題材,大概喺前年因為開始寫《浮城》嘅劇本,寫劇本會沉醉喺另一個世界,可以話同時代脫節,都唔夠資料寫專欄,冇嘢寫咪寫返自己最熟悉嘅嘢,估唔到咁受歡迎。原先一個星期寫三日稿,變咗家日日要寫,每星期要交14篇稿。」
專欄受歡迎還是其次,最欣慰的是確實可幫到人,有時收到讀者回信表示有幫助,就令嚴浩感動到落淚。對於人的健康他覺得人打從30歲開始身體就開始變差,50到60歲時壞得最快,過了60歲壞的情況就開始穩定。專欄受重視,變相問症的人亦多,但嚴浩強調食療只是輔助,運動亦很重要:「有時會有讀者寄信問『點解我頭痛?』我係神仙咩?其實食乜都好,運動先最重要,所以每日我都會喺屋企附近赤腳行路,可以補腎。」
然而,諷刺的是嚴浩父親早逝,母親長期癱臥在床,最親近的人卻沒法幫助。對於經常在專欄中提到的香港心腦保健協會,嚴浩承認有少許股份,但就不是一門生意:「食療唔係一門生意,至少目前未發展成熟,只希望可以彌補中、西醫嘅不足。為生都係做導演,不過就時間長,成日拍戲都係要等,寫作好處係有固定收入,不過就困身。」

嚴浩因寫《浮城》劇本而意外打開寫養生專欄之路。 攝影:仇志德

嚴浩拍攝時對每個細節都很認真。

新作美麗誤會

嚴浩的專欄成為話題,其新作《浮城》的題材亦令人有不少浮想,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郭富城飾演的混血兒角色,多少有點當年香港富商何東的身影,最令人感興趣的是找來出身何東家族的何超儀飾演郭富城少年時的母親,導演笑言只是美麗的誤會,故事是來自兩名漁民兄弟的經歷,追尋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嚴浩強調:「我唔知何東嘅歷史背景,亦冇咁嘅念頭。只係想講一個漁民子弟成為買辦嘅過程,不過超儀拍嘅時候同我講過,佢祖先都係漁民,呢個只係美麗嘅巧合。」演漁民子弟的郭富城,在戲中要周旋於劉心悠與楊采妮之間,相信這又是人生中美麗的誤會。

《浮城》講述漁民家庭掙扎求存的故事。 劇照

故事大綱:混血漁民的傳奇

《浮城》的故事講述長相不像純種中國人的布華泉(郭富城飾),他出生於漁民家庭,他的六個弟妹,跟他的長相都不一樣。每次想問明原委,換來的總是捱打收場。一次泉父出海遇到颱風葬身大海,從此泉媽(何超儀及鮑起靜分飾)除了照顧孩子外還負上很多債項,被迫把部份子女送進孤兒院或送給親戚。
後來阿泉透過友人劉超力(梁祖堯飾)引領,考進帝國東印度公司做雜役。期間阿泉認識到由外國回來的Fion(劉心悠飾),在工作上Fion幫了阿泉不少,令他40歲前就成為帝國東印度公司的管理階層,但同時令阿泉的妻子阿娣(楊采妮飾)承受煎熬。之後故事說到1997年,香港政權交接前連日暴雨,在英國旗降下前,阿泉發現了自己樣子像外國人的秘密。

由於生活困難,鮑起靜被迫將子女送走。 劇照

後記:沉迷偏方

早年出席同學聚會都離不開風花雪月,隨着年紀漸長,扯的都是兒女經及交換入學心得,到近年聚首一堂話題一轉,變成健康養生。所以在跟導演嚴浩的訪問當中,超過一半時間都集中在他收集得來的民間偏方之效用,就連攝影師哥哥都在旁搭訕,導演亦忍不住半開玩笑問了一句「我哋今日究竟係講電影定講我嘅專欄?」。
不過,當你知道今時今日不少的醫務團體、甚至為人信任的醫生都有他們的黑暗面之時,作為普羅市民的一員,又豈不能自求多福另尋出路。

久病成醫的嚴浩曾出書講養生之道。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