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廖創興家族成員,一個是亞洲國際咖啡會議主席,她們都是超級咖啡迷,各有前因地戀上咖啡。每次到海外旅行,不約而同都會專程到夜冷店、雜貨舖、跳蚤市場尋找不同年代不同產地的咖啡用具,10年間已收藏逾100件。二人對談,將珍藏「曬冷」,咖啡就是共通語言。
記者:黃碧珊 攝影:程志遠
曾鈺羨
2002年被選為亞洲國際咖啡會議主席,曾任GBC咖啡師大賽及香港世界咖啡大師大賽評判
廖偉芬
廖創興家族成員,2003年創辦咖啡店caffèHABITU
Q:何時開始愛上咖啡?
曾:在一個傳統是茶的國家──英國讀書時,其中一個教授是咖啡愛好者,請我們飲其親手用磨豆機磨的咖啡。第一次見到磨豆機的感覺很新鮮,而且教授對咖啡要求特別高,他的咖啡令我從此上癮,有時藉着問功課飲他的咖啡,討論學科知識之餘亦談咖啡知識。
Q:熱愛咖啡至甚麼程度?
曾:回香港後,雖然做投資顧問,與咖啡沒有關係,但放假時會到美國、意大利、巴黎、夏威夷、新加坡周圍飲咖啡,還請假參加國際性咖啡展覽,如SCAA(SpecialtyCoffeeAssociationofAmerica)及SCAE(SpecialtyCoffeeAssociationofEurope),只為增進咖啡知識。
SCAE網址: http://scae.com
展覽於6月12日至15日在維也納舉行
SCAA網址: http://www.scaa.org
展覽於明年4月在波士頓舉行
Q:經常當咖啡比賽的評判,一定遇過許多大師?
曾:印象最深刻一個,是在意大利Trieste遇上。當上冠軍的意大利人,一看就知他是個熱愛咖啡、具口才的人,這樣才能與群眾分享他對咖啡的熱誠。他用高蛋白質奶打奶,因為打出的泡較幼細,所以拉花較靚。當時試飲,可能是心理作用,感覺特別好飲。
Q:在那裏喝過最好味的咖啡?
曾:嘆咖啡不僅是那杯咖啡的水準,還有環境、裝修及心情,是一個totalexperience,可能現在有職業病,去到一間店,很多時用了評判心態去判斷。惟有在家才沒心理包袱,所以最好的咖啡是家中那一杯。而且新鮮炒出來的咖啡香氣較濃,味道較好,十幾年前,我已經用爆谷機改裝做炒豆機,目前改用專業炒豆機,但我可能是香港第一個自家製炒豆機的人。
Q:怎樣愛上咖啡?最合心水的咖啡味道?
廖:在美國修讀建築時,看見教授、師兄們各人手執一杯咖啡,認為他們有型,加上經常通頂做功課溫習,咖啡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自始與咖啡結緣。不過回流香港後,發現每次嘆完咖啡均出現心跳加速、精神緊張。最後得悉原來人與咖啡豆也要合拍,有不良反應是喝了不適合的咖啡豆品種,尋尋覓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高地咖啡豆,味道偏甜,不含酸味,有朱古力、奶及焦糖的順滑感。
Q:最懷念的咖啡是?
廖:公司餐廳的前意大利廚師親手調泡的咖啡,他用私家咖啡機,只會做給最親的親友飲用。可是這位意大利廚師已返回家鄉工作,稍後到歐洲公幹,希望能抽空探望這份久違的「人情味」。
Q:最印象深刻的咖啡店?
廖:剛從台灣回來,發現台中有一間三層樓高,每層有1500呎的咖啡店mojocoffee。由一對30來歲的夫妻經營,一、二樓是cafe,還有炒豆室,最高一層是他們的家。每日在家中炒咖啡豆,自給自足,很有生活態度,很認真地對待咖啡。
THEFACTORY/mojocoffee
地址:台中市精誠六街22號
網址: http://www.mojocoffe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