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把脈:指數回歸100新的啟示 - 鍾維傑

樓市把脈:指數回歸100新的啟示 - 鍾維傑

中原指數近期又超越100,港島區的分段指數早已是110以上,近日九龍的亦達100,或許新界東的96也只差時日,雖然新界西之81仍要努力,但皆97年以來的新高。
技術而言,指數甚有用,不但可量度一段時間內頭尾數字的變幅,如顯示九龍區樓價已普遍回復97水平。然而,部份人對指數回歸100的興奮和注視,彷彿如打仗收復失地一樣,少過100總像不完美,或許是出於考試拿100滿分的心理吧。

物價轉變亦重要

指數回歸100重要嗎?當然有意義,起碼告訴我們價格普遍已達到97年之高峯,但是:
(A)若計算期間物價之轉變,由97年至今,物價變幅有正有負,但原來100元之購買力共計還是低了,只有87元左右。這反映在香港平均一個私人住宅單位可換購多少個別地的住宅單位上;例如97年一個香港住宅單位可換購大約四個多倫多住宅單位,現在只得兩個左右。簡單來說港樓貶了點值。又或許可這樣看,指數現需要接近115才約等同97年的100。
(B)100基礎年之選擇可影響心理和感受,基礎年的選擇可有不少因由,不過選取的是「旺」年或是「衰」年對指數的名義數值以至感覺就可有巨大差異。舉例說,用1997年之高峯作基礎年會令跟隨的年份「有排」都追不回原位(近年例外),但若用2003年為基礎年,往後之年皆100之上,就算2008年回落仍有170,如今更是280。實質價格走勢無異,但感受不同,1997年起計期望穿100,2003年則期望300。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