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政府推出兩幅醫院用地招標,供興建私營醫院,以配合政府推行的醫療改革,筆者估計將吸引不少有意染指私營醫療服務的人士參與競投。現時公私營醫療服務比例約九比一,近年經濟好轉,加上國內人士到港產子或接受治療,私營醫療市場即出現供不應求。有醫生朋友告知,有些私院經常爆滿,病人入院要輪候兩至三周。
應放寬海外醫生來港
政府為減少庫房負擔,醫療改革目標是把部份接受公營醫療服務的市民,轉交私營醫療系統。但是以現時私院及醫生均不足的情況下強行推行改革,一方面是迫私營醫療營運者及醫生發達,另一方面亦可能引致公院醫生流失加劇而服務水平下降。因此,在新私院落成及醫生供應增加前,不宜太早落實醫療改革。
推出兩幅私院用地是好開始,希望政府未來可提供更多私院用地,筆者希望市區可有新私院落成,新推兩幅土地均遠離市區,但私院的門診及急診服務需要地利。雖然市區土地難求,但政府可透過城市規劃容許某些土地的用途可改變為私院。政府推動九龍東重建,容許某些工業大廈重建為私院應可行;港島東區亦有不少舊工業大廈可重建為私院。
硬件之外,增加醫生供應亦刻不容緩。遠水不能救近火,開放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是最佳解決辦法。內地容許香港醫生北上執業,醫生們表示歡迎,為甚麼他們卻不容許海外醫生來港執業?筆者相信香港專科醫生的收入水平,必能吸引不少海外頂尖高手。
陳超國
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