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如果不吃上豆腐料理、湯葉料理,好像不夠悠閑,心靈洗滌不足,還有,不懂得「淡味是真味」。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特色食物,豆腐和湯葉(腐皮)很多地方可見,又不是珍稀食材,只有在古意盎然的京都,因好山好水,豆香特別濃,料理特別精緻,我們吃來有感情。
風雅的京都多寺廟,大部份寺廟(例如南禪寺)一帶都有豆腐料理店,春櫻夏川秋葉冬雪,一樣的豆腐吃出不一樣的風味:湯豆腐、丸子、飛龍頭、薑茸冷奴……煮煎烤炸冷熱鹹甜,主角就是清潤如白玉的豆腐,又香又滑。晚唐傳至日本,最初只供王室、貴族、僧侶、上流人士享用,至江戶時代(1603~1867)才普及民間。
湯葉料理更不容錯過,這指豆漿上面凝結成的一層腐皮,撈起即食的是生湯葉,也有晾晒乾了方便保存。有幾家名店,都是三代經營百年老號,以一味湯葉便炮製出八至十幾道菜式,如碎糊、柚香味噌、椎茸湯鍋、煎烤、脆腐皮沙律、生麩、漬物、湯葉包(裏頭是百合根木耳銀杏),還可自製豆花,以豆乳布甸霜淇淋作圓滿句號。
不上名店,逛錦市場一樣快樂。只恨時間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