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鐵達尼號》怒海求生欠缺真實感

蘋影話:《鐵達尼號》
怒海求生欠缺真實感

十多年前,占士金馬倫的《鐵達尼號》風行一時,有其歷史原因和天時地利等因素,而鐵達尼號的殘骸於1985年被海洋學家發現,再次引起世界性話題,是影片得以全球轟動的原因之一。相形之下,五十年代的兩齣黑白舊作,就沒有這種客觀的條件去推波助瀾。我們不能否認美女俊男的浪漫愛情,打動了許多不同年齡和階層的觀眾。但靚仔里安納度是我的死穴,而琦溫絲莉亦非我的偶像,這段愛情沒能把我感動。《鐵達尼號》最失敗的地方,是有太多鏡頭和場面,缺乏怒海餘生的真實感和說服力。即使當時海浪比較平靜,但無論甚麼載體,是救生艇也好,木筏甚至木板也好,在海上飄浮,一定左右擺動或上下搖晃,但片中好多鏡頭沒有傳達這些感覺,印象中里安納度甚至在飄浮的木板上睡着了。那一年,剛好電視台重播1958年的《冰海沉船記》,怒海掙扎的鏡頭就真實得多,此片最近在某國際電影網站得分是8.0,《鐵達尼號》只得7.5分,可見觀眾並不盲目。不過,聽聞占士金馬倫斥巨資「執正」3D版,但我依然興趣不大。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