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鳥島是日本最南端的領土,成為中日爭議的焦點,並非領土主權問題誰屬,而是涉及經濟和戰略問題,一旦確認這是「島嶼」而非「岩礁」,不但令日本海洋面積大增,還讓日本可扼住阻截中國軍艦駛入第二島鏈的戰略要道。
阻中國入太平洋
沖鳥島距離東京1,700公里,地質構造屬於珊瑚礁,是由六塊岩礁組成,由於長年遭海浪侵蝕,不斷沒入海面或消失,現在只有兩塊岩礁露出水面。正因為它是岩礁,就不具備專屬經濟區,意味除方圓12海里屬日本領海外,其餘均屬公海,中國和其他國家都可在該海域捕魚和開採資源。
可是沖鳥島地處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中間的戰略要衝,是扼住中國進入太平洋的要道,加上它位處關島和台灣的中途,台海一旦有事,駐紮在關島的美軍急赴台灣,也要經過該處,因此中國多次派艦艇到此測繪海底地理、水文和洋流等,有了資料則可埋伏潛艇,阻止或拖延美軍援台。
基於經濟和戰略考慮,日本千方百計搞小動作,設法把沖鳥島變成「島嶼」。日本1996年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其後就進行多年大陸架勘測,目的是藉大陸架延伸來增加所屬海洋面積,並試圖把沖鳥島確立成島嶼。
2005年,日本將沖鳥島編入東京都小笠原棧,並給這片無人居住的岩礁確定郵政編碼和電話區碼,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更登島礁視察,並豎立了一塊高1米、寬1.5米的ソ製碑石,上書「東京都小笠原村沖鳥島一番地」、「日本國最南端的島」字句。隨着近年在沖鳥島附近海域發現了大量黃金和稀土資源,令沖鳥島的經濟價值急增,中日為此而起爭拗。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