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署指令持牌中藥材批發商及零售商「協和藥業有限公司」,回收受致命烏頭鹼污染的中藥「製附子」(製黑附片),事件慘令一名83歲老婦中毒死亡。今次大規模回收行動,涉及協和藥業過去兩年內曾供應製附子的53間中醫診所,包括香港大學及浸會大學轄下中醫診所、同仁堂、東方紅及福明堂等著名中醫診所。當局暫未接獲其他中毒個案。 記者:梁麗兒
中毒死亡的83歲老婦,上周服用註冊中醫師林庭濤處方的中藥後,出現烏頭鹼中毒症狀,入院搶救不治。衞生署指,老婦服用的其中一種中藥製附子,受到另一種中藥製川烏污染,兩種中藥材均含有烏頭鹼。中醫師林庭濤向本報表示,事件已交衞生署跟進,他已聯絡約100名獲處方製附子的病人,無人有不良反應。
未知受污染途徑
調查指,受污染製附子,由位於皇后大道西137至139號地下的協和藥業供應,由廣州市天河寶潤堂中藥飲片廠生產。
協和藥業的職員歐先生向本報稱,為安全起見,今次回收範圍涉及2010年至今,曾供應製附子的53間本地診所。他估計出事製附子屬本月入口一個批次,數量約10多斤,相信只供應予數間中醫診所。協和會逐一致電受影響診所,提醒他們停止處方並安排回收。他強調,以獨立包裝處理藥材,暫未知製附子受污染途徑。涉及的廣州藥廠已合作多年,過往未曾出事。
衞生署已通知內地有關機構跟進,未接獲其他中毒個案,會協助警方調查,同時設立查詢熱線21251133。截至昨午5時,當局接獲一個查詢。警方發言人表示,案件正交由長沙灣分區雜項調查隊跟進。
兩藥均含烏頭鹼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稱,製附子及製川烏均含烏頭鹼,其中製附子有保腎壯陽、行血氣作用,用於治療虛寒病症,如手腳冰凍及心衰竭,多來自內地四川及雲南。製附子只要正確炮製,如煎煮超過一小時,毒性會大減,適合市民服用。
製川烏與製附子均來自同一植物,製川烏有止痛及行氣活血功效,用作治風濕,因毒性更強,故煎煮時間比製附子要更長。
中藥一旦誤受製川烏污染,加上煎煮時間不足,便容易致烏頭鹼中毒,估計老婦也因而出事。他強調,一般人包括中醫師,也難用肉眼分辨製附子是否受污染,建議市民應在註冊中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執藥服用。服藥後不適應立刻求醫。
部份需回收製附子的中醫診所
診所名稱:香港大學─中醫臨床中心(美孚)
地址:美孚新村第六期蘭秀道38至46號地舖
診所名稱:康柏有限公司(福明堂太子)
地址:太子大南街18至22號泰安閣地下1號及2號舖
診所名稱:新華中醫藥有限公司(中環)
地址:中環萬邦行612室
診所名稱:同仁堂(中環)
地址:中環萬邦行地下B舖
診所名稱:浸會大學陳漢賢伉儷中醫診所(九浸)
地址:九龍塘浸會大學道7號賽馬會中醫藥學院大樓一樓
診所名稱: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旺角)
地址:旺角彌敦道618號好望角大廈八樓803室
診所名稱:東方紅(金馬倫)
地址:尖沙嘴金馬倫道18號萬勤商業大廈地下
診所名稱:陳漢賢伉儷現代中醫治療研究中心(伊院)
地址:加士居道30號伊利沙伯醫院R座九樓
查詢辦法
協和藥業:25469231
衞生署:21251133
資料來源:衞生署、協和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