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本買的外國雜誌叫《Popeye》,說是外國,其實是日本出版的;最後掏錢出來買的雜誌(這樣說因為很多時都是開公數的),也是日本的,《旅學》。然後,這幾年,如果不是因為工作的需要,我甚至對放在面前的雜誌也沒有翻開的企圖,就那樣靜靜地望着封面,好看的,會覺得,唔,雜誌就應該是這樣風格的呀!但當然,遇上難看的時候居多,最受不了的是以藝人做封面那些,大部份都是「無心」出品,當然,現今做雜誌講心不講金的已經死光了,餘下的不是苟延殘喘就是苟且偷生。
「雜誌設計師的工作是比任何人都早一步抓到那個時代的氣息與感覺,並將它們反映在雜誌的頁面上。」藤本泰這樣說。他縱橫日本雜誌設計界四十年,向來有「雜誌設計這回事,他說了算!」的講法,正因為有這些「唔識死」的人,日本雜誌仍然可以不為廣告賣賬(雖然事實上也有不少好雜誌停刊了),仍然有看頭(可惜大部份都不輸港)。
我在傳媒圈子十幾年,看着一批又一批出版人,大的小的富的貧的都以出版雜誌為夢想,然後蝕光離場。五年前北上神州因為那裏掀起了一片雜誌瘋,到今日塵埃落定只見成功插旗者,眼裏只剩下面對十幾億人口的天文廣告費,騎騎笑。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不過,大家應該清楚,雜誌正逐步走向滅亡之日,不遠矣。那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作者:曾凡(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一、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