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鐵達尼號》人有觀賞和詮釋電影的自由

蘋影話:《鐵達尼號》
人有觀賞和詮釋電影的自由

首先,我要聲明,本文談的是1997年的《鐵達尼號》,而不是今次公映的3D版本。今次的IMAX版我沒有看,也不打算看。我這篇文字是冒着被人痛駡的風險而寫的,但皆因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知我者不罪也。記得當年我為某周刊寫了三千字,題目是:我為甚麼不喜歡《鐵達尼號》?當時沒有儲存底稿,十多年前的周刊亦悉數收藏於迷你倉,現在憑記憶重述我那時的觀感。這齣高踞有史以來最賣座影片第二位的荷李活片,在我心目中,絕對不是甚麼經典之作。
鐵達尼號海難,曾經多次被搬上銀幕。較著名的有1953年尚尼古拉斯高導演的《鐵達尼號歷險記》,以及英國導演萊華特貝加(RoyWardBaker)1958年的《冰海沉船記》(ANightToRemember)。我看占士金馬倫的《鐵達尼號》時,最不爽癮的是茫茫冰海中掙扎求生的虛假感覺,而這種虛假已經達到荒謬可笑的程度。可能我喜歡海上運動,亦有坐過遠洋郵輪的經驗,那偉大的電影呈現出來的汪洋大海有的時候猶如一個龐大的泳池,幾乎連一點浪花都沒有!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