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日本的邏輯》值得細看 - 盧峯

國際Z世代:《日本的邏輯》值得細看 - 盧峯

不是第一次推介日本八十後作家加藤嘉一的書。前一陣子看過他寫的《愛國賊》,覺得他以邊緣人的姿態觀察中日關係起伏很有趣,把常被人掛在口邊的「賣國賊」來個概念轉換,點出不住口高喊愛國的「愛國賊」更可怕,因為他們隨時借愛國之名肆無忌憚行不義違法的事,造成更大的損害。
今次介紹的是《日本的邏輯》。跟《愛國賊》一樣,《日本的邏輯》是一本文集。加藤嘉一把近幾年包括三一一大地震後有關日本的文章結集成書,讓只懂中文不懂日文的讀者能較近距離的觀察日本年輕一代如何看日本的停滯,如何反思日本的大災劫!
談到日本人在震災中表現超凡的秩序與冷靜時,加藤嘉一沒有太多沾沾自喜,而是老老實實的重提自小至大受過的訓練。據他說,日本人從小學開始每學期都要接受防災訓練,平時椅子上面、屁股下面就有可以充當安全帽的墊子,一演習大家都認真戴上,躲在木做的桌子下,等待震動停止再按指示到預定地點集合,點算人數再善後。經過十幾年幾十次演習,震災來時自然像本能反應那樣躲起來,按部就班應變,不致大呼小叫。
不過,三一一地震時身在東京的加藤對震後街道上秩序井然的狀態還是有些感動。地震後鐵路全部停駛,被迫下班的上班族不是乖乖的排隊等候的士就是戴着安全帽走幾十公里的路回家。加藤自己也不好過,從開會的大樓走二十公里回到酒店,沿途沒有人抱怨,大家只是耐心的走着路,間中互相喊些鼓勵性的話。
加藤又談到重災區一些外間不太了解的情況。震災後一個月他到仙台市採訪災區的最新情況,順道探探在當地工作的同學、朋友。朋友說,地震後頭兩天,物資完全運不上,他們餓了至少兩天。到第三、四天物資終於陸續送來,但也不過是每人一瓶水、一塊麪包一天而已!對習慣充裕物資的現代日本民眾來說,這樣的匱乏實在難以想像。
除了三一一外,加藤寫了很多日本政治、社會問題,包括為何日本首相的政治生涯如此短促,為何日本政權輪替仍無法開創政治新局面,為何日本不會像歐盟般爆發債務危機……等。這些議題當然有不少西方記者、學者寫過,但加藤這個新世代日本人的看法還是別有不同的。
不知還有誰記得2010年代表北韓踢世界盃的鄭大世。這位旅日朝鮮人選擇代表北韓而不是日本隊出戰已夠傳奇。加藤嘉一借他的例子說了一點在日朝鮮人的狀況與抱負(他們的捐款是北韓的重要外滙來源),讓人深深感到亞洲現代史真是複雜多變,留下的問題過了好幾代還夾纏不清。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