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業務中銀進收成期首季經營溢利升27%

人民幣業務中銀進收成期
首季經營溢利升27%

【本報訊】受惠於離岸人民幣業務多元化及加快擴展,作為清算行的中銀香港(2388),由過往因人民幣資金欠出路而受累,進入收成期的優勢越趨明顯。該行昨日公佈首季度財務回顧,撥備前經營溢利按年及按季都分別勁升27.2%及37.5%。
記者:劉美儀

證券界指出,中銀首季表現極佳,未來在人民幣業務引擎下增長秀麗,不少分析員皆以中銀為本地銀行股首選;而中行(3988)與中銀兩母子若要二揀一,亦寧選後者。
中銀昨以全日高位23.5元收市,升1.08%,中行則升0.93%,收報3.24元;中銀自年初以來,股價已上升逾25%,跑贏大市。

帶挈淨息差擴闊

雖然中銀只公告首季度部份財務數據,但市場反應已非常正面,該行首季撥備前經營溢利為67.63億元,較去年第四季大增37.5%,經營支出則按季減少21.5%至26.12億元,淨經營收入按季升13.7%至93.75億元。中銀表示,因集團增加人民幣資金投放,令有關業務回報提升,中銀首季淨息差擴闊,但撇除人民幣以外其他業務,淨息差則輕微收窄。
證券界指出,中銀另一亮點,是儘管市場預期經濟放緩,惟該行首季卻錄得減值準備淨回撥,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亦能在去年首季高增長基礎上,繼續穩步上升。
SanfordC.Bernstein分析員MikeWerner表示,中銀首季度表現強勁,動力來自離岸人民幣業務的貸款及投資收益增長,令淨息差擴闊,他原本預期,該行今年上半年淨息差將較去年下半年只輕微擴闊4點子,至1.48厘,但從其首季財務回顧所見,首季度表現可能已超越此水平。

買中銀好過中行

他認為,若未來中銀續擴展人民幣業務,其領先其他銀行股的優勢可得以鞏固,作為投資者,他絕對同意應該「選擇中銀多於母公司中行」。
中信證券國際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陳昔典表示,中銀在本地人民幣業務市佔率達38%,是最具優勢的本地銀行股,故建議投資者購入中銀;受惠於人民幣貸款、同業拆借及內地同業間債市投資等資金出路增多,該行首季度淨息差水平料較去年下半年的1.44厘為闊,加上有淨回撥及收費收益增長,中銀首季的表現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