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為伯老護航的奇文 - 盧峯

國際Z世代:為伯老護航的奇文 - 盧峯

這個年頭「插」一個政治人物、官員易如反掌,不需要甚麼堅實的理由,只要政策不順心順意就好了。可是要撐或挺某人卻非易事,既要避擦鞋之嫌,又要羅列能力功績,有的時候還得來個「三七開」,先踩三腳再捧七分。
四月號的「Atlantic」有一篇撐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文章就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作者是已成暢銷作者的前華爾街日報記者RogerLowenstein。十二年前他寫「WhenGeniusFailed」,把「長期資本管理」(LTCM)爆煲內幕寫的活靈活現,讓讀者看清楚1998年金融風暴如何幾乎令華爾街崩潰。
這一回Lowenstein雖銳意為伯南克平反,但他下筆小心翼翼,不但把對伯老的批評及狠話一一羅列,也勾劃了美國及全球經濟現況,彷彿在說伯老動作多多卻未能扭轉大局。Lowenstein還不忘翻伯南克的舊賬,說他在學院時寫下鴻文教大家如何應對經濟蕭條(depression),如何避免日本式的流動性陷阱(liquiditytrap),誰知臨事時卻畏首畏尾,好些重招靈藥都不敢用。簡而言之,政治經濟上的右派覺得伯老越軌,胡亂干擾市場;來自左翼的則認為這位聯儲局主席縛手縛腳,連自己的分析、理論都不相信,都不願落實,讓經濟奄奄一息。
Lowenstein厲害之處是,文章內雖充斥着對伯老的質疑與批評,讀者看後卻反而對他添了幾分理解與同情。為甚麼有這樣的情況呢?除了因為Lowenstein的生花妙筆外,「左右不是人」的處境讓讀者能更容易體會主事者的難處。
2008年金融海嘯是足以讓全球金融體系崩潰的巨災,如何應付,如何收拾殘局既影響經濟整體表現,又足以令利益板塊重組。伯南克身處震央,他的一舉一動都被外界以放大鏡觀察,隨時招來高分貝的痛擊聲。多做一點例如搞(QE及QE2)被指引發通脹,胡亂干預市場;少做一點(不刻意推高通脹)則是言行不一,忘記民間疾苦。只是罵歸罵,他總不能坐以待斃,袖手旁觀。
按Lowenstein的說法,伯老的做法已很有想像力,已是非常破格,也盡可能實踐聯儲局的兩大目標:保增長、防通脹。借用中立學者的說法,伯老已盡用政治經濟條件下的政策空間,沒有他的大刀濶斧,美國以至全球經濟將落入沒有最衰只有更衰的地步。
看過文章的人大概不免會給伯南克一點同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