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城市充斥着「移民」:操鄉音的內地新移民,以及講話中英夾雜的ex-移民,或者叫──移民回流。
97政權移交背後,香港面對更大的問題,是「人口移交」。據統計,單單92至97年間,就有30萬港人移民外國。那時細蚊仔周末主要活動,是去機場送機;甚麼「加拿大啲屋好大、空氣好清新」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97後,港人移民數字銳減至每年不足一萬,離開的人紛紛跑回來了。看得我很納悶:這裏人人想逃,放短假發瘋似的往外跑,想移民的連阿奴瓦圖都不放過。
放洋無限好,你們為甚麼回來?
記者:劉嘉蕙
攝影:劉永發、劉嘉蕙
我是香港蠱惑仔
你未必聽過Mall852,但應該見過他的出品:廣東大飲茶遊戲卡、荔園立體拼圖、花牌相架。最新推出的香港鬥獸棋,把動物棋換成「中央正虎」、「狸超人」、「耳猿」;前作靈界揸fit人,則以鬼古套入桌上遊戲,很港味、很高登。
Mall852的「852」是香港區碼,這個知識,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知道、未必用得到,Andrew則對「852」這組數字極敏感,因為他移過民。他83年被送到加拿大多倫多讀中學,87年全家移民。隔了一個太平洋生活,Andrew對香港人身份仍然自覺,89年天安門事件,他跟隊去中國大使館抗議、90年吾爾開希到他就讀的UBC演講,他走堂去一睹風采。「當年吾爾開希係一個瘦嘅靚仔,講過乜我唔記得,都係人權、自由之類,最記得係佢講講吓暈咗,好dramatic,但場面好感人,人人當佢係英雄。」
加拿大又悶又無前途
他念細胞生物學,93年畢業後三個月,即刻返香港。理由是,性格不合。「加拿大悶;每年10月開始落雨、跟住落雪,無街去,只可困在家裏煲碟煮嘢食。香港不同,24小時都可以有活動。我鍾意刺激,唔適合加拿大。」
現實一點的考慮是,華人在加國無前途。「在加拿大我從來無歸屬感,歧視?梗係有。試過行行吓街俾人圍、搭巴士細聲聽歌俾人話嘈、經過鬼仔較低隻窗叫我滾返屋企。」
「去到搵工,華人在大公司好難上位,除非你英文非常流利,同老細搭到嗲──當然,好多華人選擇喺餐廳做侍應,靠貼士過活,一樣可以買靚車媾女,但我估我基因裏是個香港蠱惑仔,我有外國護照、又識英文,不如靈活啲走位,返香港仲有前途。」他趕上廣告界黃金時代的尾班車,四年間,由月入$7,500的小薯仔,紮職至AccountDirector,97年人工近$40,000,那是香港最繁榮的日子。
香港是加拿大翻版
待過加拿大,他說,現在香港人經歷的「中港矛盾」,是十幾年前加拿大翻版,「以前溫哥華叫Hongcouver,好多香港人移民過去,財大氣粗,買屋買最大、剷走晒啲樹,一家四口一人一部靚車。起屋,無格調可言,方方正正,用盡所有空間,同加拿大風格好唔同,佢哋叫香港人啲屋做MonsterHouse(怪獸屋),加上廣東話嘈,當時加拿大好唔鍾意香港人。」
分別是,加拿大沒有任由城市失陷,「加拿大做咗好多功夫捍衞核心價值!新移民先捉你上幾個月融合班,教你英文,告訴你當地人的習俗和禁忌;在家大家講方言,出到街,一樣要講英文。香港唔係,回歸以來,不停改變自己去遷就人,好多內地人嚟香港咁多年唔識講廣東話。口講尊重多元文化,但無實質嘢做過,由得文化矛盾越嚟越深。」
北上找生路其實是絕路
05年Andrew退出廣告界,中間搞過貿易公司,09年開Mall852,賣內地人看不懂的香港特色,只因看不過眼香港人的「媚內」,「香港以前好有影響力,家好契弟。一味想迎合內地人,失去自己特色,最終也只會失去價值。」
年前香港設計中心率團,帶業界北上,鼓勵設計師在內地開studio,說是人工平、地平云云,他氣到當場質問主持人:「你叫人哋將基地搬上去,即係解散所有在港員工;咁都算,你將所有嘢教晒內地人,人哋一成熟,一腳踢開你,香港建造業、廣告業已經承受緊同一個惡果,點解要重複犯錯?」看似找生路,其實是送上絕路。「全世界都知中國嘢平,但點解紐約、東京設計界,唔將基地搬去中國?做設計,最緊要融入文化環境,你叫設計師上東莞,日日俾骨場、夜總會包圍,點會有好設計?」他從昔日廣告界同行的遭遇得到教訓,「上到去,不斷迎合別人、甚至變成別人。作品出嚟,十足北京二線公司的設計,人哋有錢,即刻可以搵國際大公司取代你。」
大家使唔使咁恨錢?
「貪錢囉,如果唔係凡事講錢,或者可以換取更大空間,不會招致今日的下場。以前廣東話好靈活,家連語言創造力都無,只係不斷抄微博潮語。」
「有時我唔明,大家使唔使咁恨錢?淨係做700萬人的市場,係咪會死?搵錢使唔使搵到咁盡?97前香港電影都係拍畀香港人睇,都死唔去,唔似家,不倫不類。」
他慶幸移過民,開了眼界,知道錢不是人生唯一宗教。今日他希望捍衞本土特色,反攻大陸,「香港文化在亞洲曾經好TopLevel,影響整個東南亞,中國近代都是看港產片、聽廣東歌大,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做好自己產品,香港應該可以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可以影響番內地。」
港味設計
Mall852專門店
地址:尖沙嘴漆咸道南61-65號DNA商場330號舖
網址: http://www.mall852.com
個案二:Connie
移民史:85年移民澳洲悉尼,2010年回流
現職:社企OneLoveTribe創辦人
我唔係嚟搶飯碗
別盡抱怨回流人士跟本地大學生搶飯碗,有些事,不是這些回流移民,根本沒人做。像Connie成立的社企OneLoveTribe,做甚麼的?「Tocreateaneco-sustainablecommunityandbringharmony.(發展生態可持續社區,促進和平)」即是?「有很多形式,像跳非洲舞、organicfarming、publicspeaking。」28歲的Connie是港人口中的竹升妹,兩歲移民悉尼,不會看中文,兩年前卻跑回香港尋根,用她的話說,是「想幫香港」。
「自細父母話我知,我是香港人,但我未住過香港!我覺得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沒有香港,點會有我祖先?沒有祖先,點會有我?世界很不和諧,西方和東方想互相學習,但彼此有很多誤解,我覺得我們這些回流移民,應該幫忙促進東西方交流。香港社會發展嚴重傾斜,很需要我們出力,告訴大家有別的生活方式。」
她滿腔熱誠,不代表人家領情,「幾種反應:有人說,香港無希望,叫我死心;有人說,我一個鬼妹,中文都唔識多個,憑乜?出席活動,場刊泰半沒有英文繙譯,我想幫都無從入手。我明白香港有些人覺得移民回流搶飯碗,我也不否認許多人當移民是坐『教育監』,目標是回港搵好工──但我不是。」
回流為讓父母回來
Connie在悉尼念知名大學、拿過傑出義工獎、04年代表悉尼去中國跟領導人交流;返香港,有知名補習社找她教英文,一堆工作機會送上門,她一概不接,寧願過其「500蚊周」,誓要挑戰港人價值觀,「我同自己講,我要慢慢嚟,不想被緊張節奏磨蝕同情心;如果街上有阿婆跌親,我想有時間去扶佢,而不是視而不見趕去開會。」
上一代辛苦移民,仔女長大卻回流,父母自不明白。「有次返香港跟媽咪行街,她突然跟我說:你看看身邊的後生仔女,如果我無送你去外國,你就會變到咁。」即係點?記者土生土長,願聞其詳──「我猜她意思是,思想狹隘、膚淺、無國際視野。但我覺得唔係咁。家嘅香港,同我父母成長時嘅香港很不同。我回流,其中一個目的,是想為他們鋪路,想他們有日回來,發現香港原來不錯。」
個案三:阿斯
移民史:90年移民新西蘭,01年回流
現職:建築師
我唔想買香港樓
阿斯去年推出繪本,叫《我是港產女則師》──她是土生卻不算土長,90年代初隨家人移民到新西蘭。「那時剛升中學,知道要移民,好雀躍,覺得好似去旅行。」初到貴境英文欠佳,幸而當地教育輕鬆寫意,每天快快樂樂上學去,「食完午餐,老師帶我們去草地坐,曬太陽講故事,無香港咁大壓力。」大學讀建築,01年畢業時當地經濟差,很自然地回流,「在新西蘭起的是屋仔,但香港棟棟摩天大廈,對建築有熱誠的,一定會想回來。」
身在地產霸權之都香港,機會多,壓力跟着來,「新西蘭步調慢,但在香港工作晚晚通頂。最記得有次早上九時放工,行去地鐵站,身邊人潮跟我反方向前進,一剎那我很疑惑,唔知自己做緊乜。」她在新西蘭的同學,生活優游,一坐埋就傾吃喝玩樂,「我有事業心,想盡快考到牌,當初回流就是想發展事業,無理由因為懶而回去。」
始終是新西蘭好
新西蘭人買地起屋自住,香港地產商買地起屋賺錢,樓宇建築的目標不同。做建築師,見過地產商如何出蠱惑賺盡,阿斯坦言,不會想買香港樓,「在香港最諷刺的是,你花很多錢買個單位,但單位中沒有一件事是你想要的。在外國直接得多,client自己就是用家,間屋為自己度身訂做。」
壓力大到爆煲,她前年決定離開私人則樓,改到公共機構工作,設計以大眾利益為依歸,錢賺少了,但心理平衡多了。願望是儲錢回新西蘭建自己的dreamhouse,「工作是香港好,生活始終是新西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