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落後真人騷 - 丘亦生

金融雲端:落後真人騷 - 丘亦生

「電視真人騷真的有市場?」收費電視清談節目早前有此一問,主持與來賓熱烈討論。「大陸不如學香港搞多啲真人騷,咁咪可以維穩囉。」有社運青年在面書上表達見解。
觀察無綫(TVB)「盛女」真人騷的各種坊間反應,以上兩個最令我「滴汗」。如今才開始認識電視真人騷的市場潛力,反映香港電視業比海外慢了最少十年。而香港人被TVB「密室培育」多年,餵食與台、韓甚至內地相比質素差一大截的電視節目,一些人變得井底觀天,不知內地「盛女」同類節目早有多款變種,已開到荼蘼。

TVB壟斷 免費電視大落後

香港免費電視業的落後局面,是香港政府無視TVB霸權,市場缺乏真正競爭的惡果。與香港政府長期不作為相較,英國政府示範了如何積極規管電視市場,引入競爭,成功提升英國電視行業創新能力,與美國並駕齊驅。
基本上沒有劇本,不起用明星,由尋常男女擔綱演出的真人騷,在電視業出現了幾十年,到了1999至2000年間,《BigBrother》和《Survivor》兩個節目在荷蘭(《BigBrother》的發源地)、英國和美國成功製造話題,取得高收視率,真人騷的潛力開始爆發,之後十多年在歐、美及世界各地遍地開花,款式層出不窮,成為電視主流節目形式之一。
英國電視業的創作力近年有長足發展,尤以真人騷最撚手,節目不單在本國受歡迎,更成為一門出口大生意。根據顧問公司的估算,2010年全年,英國電視節目製作公司的國際收入,高達5.9億元英鎊,出口真人騷版權佔了一個頗大比重。

英擅長搞真人騷 出口吃香

2011年上半年,全球各國入口的海外電視原裝節目或再製作版權,有43%購自英國製作公司,比重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Britain'sGotTalent》、《WifeSwap》等英國出品真人騷,各自有幾十個海外版本;歷史最久的《百萬富翁》全球更有84個版本,今時今日仍然在印度等多個國家播放。英國電視業能夠在過去十多二十年內,崛起成為電視節目創新重鎮,不單止因為增加了ChannelFour等新廣播平台,與BBC和ITV兩大網絡競爭,《經濟學人》去年曾分析,政府推出鼓勵獨立製作的政策,發揮了更大作用。
直至80年代,英國的本土電視節目,幾乎仍然全部由BBC和ITV兩大網絡自行製作,一如TVB自己用流水作業方式,一條龍生產節目。英國政府為了營造更具競爭力和多元的節目製作環境,在90年代初開始,要求廣播電視台,最少有四分之一節目,必須向獨立製作公司採購。此舉大大增加了獨立製作公司的生存空間,市場立時百花齊放。

培育製作公司 提高競爭力

由於免費電視台只有三數家,始終是寡頭壟斷,它們能夠主導節目買賣的條件,特別是定必要買斷節目全部版權(除首播外,還包括重播、DVD、海外播放等版權),分散而細小的英國獨立製作公司,難以獨力改變這個買家市場的局面。英國監管機構於是在2004年進一步提出新規定,干預電視台收購節目的條件,製作公司有更大機會保留節目部份版權,可以受惠於受歡迎節目帶來持續而穩定的收入,財務狀況變得更健康。
英國用了近廿年時間,讓市場培育了數以百計的獨立節目製作公司,有的吸引到私募基金投資,有的已發展成具規模的企業。香港卻遲遲未批出新免費電視牌照,又未見有其他政策配合,任由TVB長期濫用市場地位(例如限制合約歌手出席其他電視台節目),香港電視業由領先亞洲變為落後全球的局面,相信會持續一段長時間。

丘亦生
金融中fan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