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那一位祖先的訓示,廣東一帶很多水上人都姓了布,所以在香港,姓布的幾乎都是水上人的後代。我對民族學很有興趣,想了一下,他們很可能都是布依族的後代,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我查了一下資料,1949年以前,布依人居然又被稱為「仲家」、「水戶」……等。布依族主要聚居於貴州、雲南、四川,人口254萬多人,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布依族以農業為主,喜歡依山傍水聚族而居……
布依族又叫水戶,可能是其中的一支生活在水上,後來社會發生了變化,便順水到了廣東的水面,幾代過去以後,融入了廣東的文化,講廣東一帶的方言,比如鶴佬、客家,但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傳統手工藝還是流傳下來了,比如五顏六色的繡花,特別是背嬰兒的背巾,上面精美的刺繡,與布依族風格很像。這一支布依族的水戶離鄉背井到了廣東,知道不可能再回老家了,長輩就吩咐:大家都統一改姓布,從此以後,不管隔了多少代,碰到姓布的就是來自同一個祖先,大家必須互相照顧。
我寫《浮城》的時候,瞭解到真實的故事原型都信基督教,他們說,這是祖先的傳統,但誰都不知道是怎麼開始的。我從資料上發現,布依族雖然生活在邊地,但居然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不敢說我的推測是正確的,但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巧合。我以前的文章中有說,《浮城》的製造過程中有很多神奇的巧合,這又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