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從軍演看中國內政外交衝突 - 李平

盡論中國:從軍演看中國內政外交衝突 - 李平

中俄海軍舉行首次聯合演習,其軍事價值、外交價值備受重視,但在叫板美菲軍事演習、針對美日之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中俄軍事既合作又對抗的背景、這次軍演的中國內政背景、中國內政外交互為影響的背景、主導軍演的解放軍將領的背景。

兩國難再締結同盟

每逢中俄大型聯合軍事演習,西方輿論都會出現質疑中俄結成軍事同盟的聲浪。但是,印度試射洲際導彈,提供技術支援的是俄羅斯,越南研製新型巡航導彈,合作夥伴是俄羅斯,最受威脅的都是中國。由此可見,中俄雖然強調戰略夥伴關係,但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重振大國地位這種戰略上的先天性分歧,已決定兩國難以再締結同盟。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聯合軍演自然是中國政情、軍情的延伸,目前來說最大的政治就是解放軍受到薄熙來事件衝擊。一次大型的聯合軍演,能否展示解放軍高層的和諧、團結,言之尚早,但巧合的是,在官方傳媒率先表態擁護中央撤銷薄熙來官職的上將,正是海軍政委劉曉江,海軍的地位會否水漲船高?

高層權鬥形成制衡

中共高層權鬥白熾化、社會衝突頻生,日、美、歐都擔憂中國會否將內政問題轉移到外交上,甚至挑起軍事衝突以凝聚民心,擔憂東海、南海的糾紛有擦槍走火的危險。吊詭的是,恰恰是高層的權鬥形成制衡,造成各方都會擺出強硬姿態,同時又不敢輕舉妄動,反而降低了北京以外交衝突、軍事衝突作為疏導民怨的可能性。
至於中俄雙方出動的軍艦固然引人矚目,但軍演的中方總導演丁一平中將的背景及前途更堪玩味。內地黨政軍都有高官問責制,但黨政高官被問責後,多有異地為官甚至升官的問題,反而,軍中將領問責制執行較為嚴謹,要麼退役,要麼降職。丁一平原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北海艦隊司令員,2003年因361潛艇失事被問責,降級調任海軍副參謀長,三年後才獲晉升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但已錯失角逐海軍司令員的機會。如今,丁一平炙手可熱,是否有機會在十八大更上層樓?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