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上星期公佈今年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除咗奧巴馬、林書豪等入榜,仲有一低調香港人,年逾70歲的陳麗華上榜。相信唔少港人未聽過陳麗華個名,更唔知佢嘅影響力從何而來。這類排名榜,噱頭居多,時代點解會揀到陳麗華,也不必太認真,不過陳麗華背景神秘,確實顯示過一啲不尋常的影響力,不妨同大家分享一些資料。
陳麗華被形容為慈善家
《時代周刊》今年百大影響力人物當中,身家據稱有55億元人民幣的陳麗華被形容為慈善家。今次為該刊撰文介紹陳麗華的,係香港影星成龍(我哋估計係成龍口述搵記者代筆),佢話陳麗華發揮的影響力,在於為人慷慨、親和,又平易近人,成立紫檀博物館,對宏揚中國傳統藝術文物紫檀貢獻巨大,亦對教育有重大貢獻,幫助其他人實現夢想云云。
成龍對陳麗華的讚美,《華盛頓郵報》美籍華裔記者潘公凱(PhilipPan)應該另有睇法。潘公凱2008年出版的得獎書籍《OutofMao'sShadow》,發現中國官方傳媒對佢生平講啲唔講啲之餘,美化咗唔少。
起名店拆胡同 爆維權戰
陳麗華經常被歌頌成保護中國傳統藝術文物。但2005年,陳麗華的私人公司富華集團,喺北京發展名店林立的金寶街項目,遷拆大量老胡同,當中有不少是民國名人故居,引發胡同維權。潘公凱喺書中講到,香港傳媒最初都有跟進事件,不過陳麗華人脈廣泛,施展影響力,不單內地報章受壓,香港幾份主要報紙都未能全力跟進報道。當時有份幫陳麗華游說傳媒高層的,有說包括咗影星成龍。
潘公凱披露,有中文報章相關報道出街之後,駐北京記者喺餐廳見到陳麗華的律師、清拆公司代表、官員等,「邀請」佢見陳麗華,記者當場拒絕,但清拆公司代表要求抽起文章,否則用「其他方法」處理。潘公凱指出,為安全計,記者暫時調離當地。
陳麗華80年代移居港
官方傳媒包括新華社等,將陳麗華描繪成憑雙手在80年代搜羅紫檀、做家具生意打拼出來的實業家,之後投資房地產致富。潘公凱訪問曾經喺陳麗華身邊的人物,得知她發迹的其他細節。
傳靠出口清明古董致富
潘公凱指,陳麗華得到北京共產黨員鄰居之助,80年代移居香港。陳麗華透過關係,接觸到一家文革時充公大量古董傢俬的工廠。工廠前員工話,陳麗華低價購入清明古董傢俬,再出口到香港,利潤豐厚。中國甚麼古董可以出口,受到法例限制,但陳麗華仍然能順利做成買賣。後來潘公凱親口問及陳麗華此事時,潘公凱形容陳麗華的答案含糊其辭,後來索性話「我也有我的經濟秘密」。
賺咗第一桶金後,陳麗華喺80年代尾將下一個目標定喺北京,發展地產項目,但她不是發展住宅商廈,而係搞可以連繫政商名人的私人會所,個會所就係在中國政商界聲名震耳的長安俱樂部。
建長安俱樂部 影響力大
長安俱樂部位於北京市東長安街十號,對正北京飯店,位處京城中心,接近各政府部門。據熟識北京政情人士講,出入長安俱樂部的全部係高官巨賈,會員包括國企老總、民企老闆同埋香港大孖沙。陳麗華亦因為長安俱樂部,有機會接觸北京權力核心,關係網越爬越上。潘公凱喺書中講,陳麗華後來喺北京發展東城區項目,收樓遇到維權事件時,可以直接向李瑞環寫信陳情,信件經過賈慶林、王岐山等人,最後由北京副市長劉志華(後來因貪污案被捕)親自出面擺平,印證陳麗華的影響力。
陳麗華在香港十分低調,不過政府2009年的活化歷史建築計劃,由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奪得北九龍裁判法院的營運權,陳麗華亦有份做學校校董,當日喺宣佈結果的記者會上,仲同發展局局長林鄭傾偈、搭膊頭影相。《壹週刊》當年都有報道,陳麗華為宣傳薩凡納,親身上陣做說客,陳麗華早已代表學校頒名譽表演藝術教授畀成龍,又請成龍拍宣傳短片,反映兩人幾咁友好。
潘公凱喺書中指出,崛起中的商人階層,本應對中國民主化起關鍵作用,但陳麗華這類商人的想法,有異於外界,原因係憑藉與權力的關係上位,佢哋最想維持現狀,對推動民主化毫無興趣。時代百人榜中,香港人代表只有陳麗華一人,或者顯示喺香港,邊種人先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