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挽留醫生措施效用成疑,前線醫生聯盟副主席袁孟豪將於下月底離職,轉戰私營仁安醫院。袁形容醫管局像「白色巨塔」,他任職約10年的新界西聯網長期資源不足,像一間戰地醫院;多次與管理層「交手」,令他對管理層改善醫生工作環境沒太大期望。 記者:陳沛冰
腦神經內科專科醫生袁孟豪接受查詢時表示,將於下月底離開工作約10年的屯門醫院,轉投仁安醫院。他坦言,醫院管理局像白色巨塔,充斥權鬥及山頭主義,有時甚至損害病人權益,屯門醫院長期資源不足及士氣低落,每1,000名病人只有半名醫生照顧,比例較其他聯網低。
醫管局挽留措施欠吸引
剛過去的冬季流感高峯期,屯院急症室求診人次是全醫管局最多,內科病房逼爆,「好似戰地醫院一樣」。
不少屯院醫生因工作環境較差,而轉往其他醫院;腦神經內科原有七名醫生,除他離職外另有一名醫生已轉往其他醫院,流失率達約28%。醫管局早前推出挽留人手措施,如增加每月候召補償定額酬金等,但對他及很多醫生並不吸引。
作為工會領袖之一,他過去一年經常就同工不同酬及工時過長等問題,與醫管局管理層「交手」。他說:「醫管局知道問題喺邊,但係就慢慢處理,冇有效改善措施。醫生流失好似內出血,慢慢止血病人都死咗」。多次「交手」令他對局方解決問題沒太大期望。
被挖角的袁孟豪不諱言獲加薪,但離職主因是工作環境不理想,及希望有更好發展機會,有較充裕時間照顧病人,「太忙醫生會好虛耗,對病人易出錯」。他希望醫管局能改善醫生待遇。
屯門醫院內科流失率過去三年持續增加,上年度有5.4%,10/11年度及09/10年度分別有5.2%及2.4%。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傅錦峰表示,醫管局的挽留人手措施,對仍要通宵候召或工作太辛勞的醫生未必吸引;局方應於各聯網平均分配資源,以改善醫生工作環境,挽留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