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論衡:風險受控 內銀股看俏

德智論衡:風險受控 內銀股看俏

到目前為此,市場仍就中資銀行的信貸風險議論不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早前進行的財政檢測,反映內地銀行業財政穩健,去年全年業績仍保持強勁勢頭。然而,其資產質素仍令人擔憂。我們認為內地政府已採取有效措施,並透過行政措施大幅減輕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在過去兩年的工作值得被嘉許。銀監會嚴格控制內地銀行的貸存比率低於75%的上限,令貸款增長隨之下降至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水平。此外,監管當局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進行多次核數工作。隨着房地產價格開始回軟,加上內地房地產市場成交大部份以用家為主,反映壓抑樓價升勢的措施亦已奏效。

地方債發展迅速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特別受到投資者關注。根據2009年為刺激經濟而頒佈的「政策指令」,銀行在放貸時毋須執行以風險為基礎的定價模式,但我們預期有關情況將會改變。在2011年10月推行的試驗計劃中,四個地方政府(上海、浙江、廣東及深圳)獲授權直接發行債券。
我們認為,地方政府債券市場迅速發展屬利好因素,因為我們預期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風險將轉移至這個具透明度的平台。屆時,地方政府的信貸風險將由商業市場評定,不再被全部視為「政策貸款」。此外,當這個平台逐漸發展時,地方政府便毋須完全依賴銀行作為日後的融資途徑。
近期,中國政府呼籲銀行支持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反映以風險為基礎的文化逐漸形成。與2009年不同,這次當局並無設定貸款額度,反而鼓勵銀行透過降低有關貸款的風險來增加放貸(因而降低融資成本,並提升股本回報)。中小企貸款業務有助內地銀行累積評估風險的寶貴經驗。我們發現中小企的系統貸款經已趨升,而這些貸款通常較國營企業貸款存在溢價,屬於另一個健康迹象。
毫無疑問前路仍充滿挑戰。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下,預期呆壞賬逐漸增加。短期方面,我們亦在注視信託產品的情況。這是資產負債表以外的借貸,借款人須向「財富管理」客戶提供高回報(若相關借款人違約,銀行需要承擔潛在的信譽風險)。然而,由於系統風險受控,加上營運邊際利潤強勁(撥備前的資產回報率為2%),有助克服經濟放緩。我們繼續看好中資銀行股,並認為這是具吸引力的股票,值得投資者持有。

德盛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