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幾年沒有到過這書店了。上一趟到來的時候,佐治的女兒說老爸在樓上休息,很少再到書店打點什麼了。
中午時份遊人實在多,店內都是擠滿要買書的人。以前店內祇有一個付款櫃台,幾年前坐在那裏的可就是佐治的女兒。如今有兩位職員了,在書店入口加了一個服務台,有職員在幫助顧客找書,訂書,接聽電話。
人實太多,購書的意欲也減低了。門外門內擠着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據說就是少見本地人,旅遊景點,本地人又怎會有興趣去的呢)。我們停留不夠半個小時就離開了。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日,離開巴黎的前一個晚上,下着微雨,拉丁區在晚上十時過後,仍是人頭湧湧,近大街的咖啡館,餐室都是一枱又一枱的閒人,氣氛異常熱鬧。儘管晚上氣溫祇有攝氏十度左右,坐在露天帳篷下,衣著入時的男女都不怕冷,門外坐着的人可要比室內的還多,說拉丁區晚間熱鬧,其他文化區同樣熱鬧,巴黎的街頭流動風景,一如海明威所說的那是一場流動的盛宴。就是由這一批又一批的遊人,本地人坐在露天咖啡座營造出來的,那不是假像,是真實人生一部份。來到巴黎,人們都要比到其他城市更愛跑到街上遊動,累了,都愛坐下來,喝杯咖啡,而不是到酒吧喝啤酒。
幾天前到莎士比亞書店,沒有買下一本書,這與我一向逛書店的習慣很不相同。即使在香港,到任何一間書店,走進去,也不會空手而回。因此在離開前,還是走進與聖母院相隔一條街的書店,總要買一兩本書才肯罷休。
沒想到晚上的莎士比亞書店,竟有一種古樸韻味,店內看書的人不多,閣樓還傳出琴音,拾步上樓,見一青年坐在古舊鋼琴前,彈出巴哈的樂章,在昏黃燈光下,彷彿走回上一世紀,這書店開始第二次營業了(其實已是第二代人打理書店了,與海明威(ErnestHemingway),詹姆斯.喬伊斯(JamesJoyce)出現由SylviaBeach主理書店的年代無關了),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切都像剛剛重新開始,那一年,佐治才三十歲出頭。
離開書店時,看見書店門上掛着一橫額,上面書寫着一行字:「Thebusinessofbooksisthebusinessoflife」懷念佐治: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