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收市後的期貨夜市交易,原定第三季推行,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擔心,由於措施未有現貨等作對冲,恐成為金融性災難的導火線,要求將每節上下波幅,由原定的5%減至2.5%。此外,代表已緊急約見候任特首梁振英,希望叫停措施出台。
風險轉嫁券商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顧問宋榮耀表示,該措施乃不需要、不透明及不安全,亦醞含重大風險危機,當遇上事故,或會引發巨大金融災難,包括非理性拋售資產、銀行擠提等,容易衝擊社會。總會建議,港交所試行新制時,應以先試形式,每節上下波幅限於2.5%以內,再作全面諮詢檢討。
他解釋,本港股市容易被外圍左右,惟在措施推出期間,只提供期指買賣,並沒有現貨及其他產品作對冲,亦缺乏可認受的參考價值數據,容易受到操控,最終衝擊翌日的交易市場。
而且,在現有波幅限制的5%下,若遇上股災,往往引發失控性的斬倉潮,產生廣泛性的違約風險,威脅券商的償付能力。
宋榮耀舉例,現貨收市後交易時段,銀行停止營業,故未能提供過賬服務,若持倉值跌穿觸及追收按金水平,券商應否斬倉,若容許翌日補倉,僅是將風險轉嫁券商;但若嚴格斬倉,則影響客戶關係。
在最壞情況下,翌日開市可能出現跳跌,客戶賬數負值擴大,券商償付能力受威脅,若強行斬倉,對冲基金或伺機向下施壓,以更低價平倉,屆時或留下大堆壞賬,甚至導致部份券商倒閉,連鎖式骨牌效應,後果可堪比雷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