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流2:股下有古 凳控

尚流2:股下有古 凳控

吳文正熱愛本土文化,跟太太搞「文化葫蘆」,把香港里巷傳奇鋪陳得趣味盎然。打開他的舊物寶庫,也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可能鑽出蛇蟲鼠蟻,可能半個天地塌下來,可能失足於雜物箱子之間……但只要翻過「垃圾山」,幾百張滿載歷史的老舊凳子,正待着和你說故事。

記者:周燕
攝影:潘志恆

「控」者,源於Complex(情意結)一字的「Con」音。「控」是對社會認知的自我投射,人們沉醉其中,被某事物所役,但實際上亦等同「所自役」,迷上癮也。

屁股最受惠

一打開貨倉大門,吳文正就頭痛——雜物叠得比人還高,猶如一座垃圾山,爬上爬落,左掏右找,才翻出寶藏來,各式各樣的木凳、藤椅、摺椅……共有三四百張!「你知道坐凳,甚麼最受惠嗎?是屁股!當你站得很累很累時,一坐下去,屁股最先接觸凳。」他從垃圾堆中探出頭來,喜孜孜地說。
人家收藏當投資,也專挑古董靚貨,但吳文正的凳,多從老房子、舊公屋拾來,或用一百幾十飲茶錢跟阿伯阿婆換回來,平價貨色,既佔空間,又沒市場價值,連主人都嫌舊,所為何事?「摸一摸坐過的凳,已經可以感受到,它跟人經歷過幾多個寒暑。凳是死物,人的故事才重要。」看着一張凳,吳文正總是聯想浮翩,「昔日的人,雖然沒有錢,但有份閒適。天熱無冷氣,拿張凳仔,坐在屋邨的空地上,撥着扇子,閒話家常。」逝者如斯,所為的,就是重溫這些熟悉而一去不返的畫面。

■幾千呎的貨倉,堆滿他拾回來的舊物,唔知寶人,只當作是垃圾堆。

與凳仔作伴

吳文正收藏之餘,也喜歡尋根問底,四出問老人家、舊家具店,找出每張凳的用途、質材,以至與人的經歷、生活點滴。「二戰前後,民間家具,多用坤甸木,是一種密度較高的木材,夠實淨,多來自東南亞,好像常見的日字凳;另外,雜木、柚木也常見。」舊家具有智慧有心思,好像有張從半山區拾來的木椅,想是五十年代出品,坐的位置可拆除,一面是實木,坐久了,屁股累了,翻轉來放,變了軟墊,「舊嘢通常好實用,第一下攞上手,你可能唔知點用,不過第二下攞上手時,就已經知道,這就是User-friendly!不像時下的產品,常常故弄玄虛。」
吳文正特意從家中帶來一張小竹凳,凳面略大於手掌,當年跟阿婆講到口水乾,「點呀?阿婆,得唔得呀?」才得以用一張紅A膠凳換回來。這凳仔四隻腳箍滿鐵線,「阿婆坐了幾十年都捨不得丟棄,修修補補之間,看得出昔日的人要掙扎生活,對物件也加倍珍惜。」凳仔很小,學問卻很大,「坐上凳仔,人跟地面距離很近,感覺很Downtoearth,很庶民!」餵奶、洗菜、洗衫、聊天、休息,都與凳仔作伴。
「你不肯畀我,但係我仲開心!」十二、三年來,吳文正走遍牛頭角、蘇屋、荃灣等地拾荒,有時又哄又求,說了半天也求不得,有時又要充當搬運工人,找到心頭好自然開心,但有時得不到卻更快樂。「有個屋邨清拆,我看中一張麻雀枱,於是問物主可否賣給我。豈料對方說:『緊係要啦!要搬去新屋㗎!』原來他的母親已經過身,說要把麻雀枱留下來當作紀念。我聽到『紀念』兩個字很開心,因為我很欣賞念舊的心。」

拾荒要固執也要放手

吳文正也喜歡收藏舊照片,早前出版《情迷照相館》一書,展示收藏多年的老照片。早幾年,他常常拾得相冊,「我時常想,當年很難得才可以拍照,為甚麼物主會捨得丟棄這些照片。是否因為一些不開心的事?抑或認為上一代已經離世,照片跟自己已經沒有關係?係咪因為搬家?我常為他們尋找一個美好的藉口。」有一次,他從懷舊店購得一張男人照片,鑲在相框裏,臨走前,店東叫停他,說是想起有另一張女人照片,鑲在同款的相框裏,猜想兩人是一對夫婦。吳文正便一併買下來,「能夠把他們再次拉回一起,我都覺得做咗件好事!」
收藏者總是有份執迷,遇上心頭好,不怕撲空,不怕面懵。吳文正也有這份儍勁,但他說:「拾荒要固執,但也要識放手。」因為他深信物件跟物主相處多年,緣份一定比拾荒者大,人家不賣給你,即是你跟物件緣淺,不必強求。訪問當日,吳文正把凳子搬出工廠大廈拍照,有位先生經過,很是好奇,攀談起來,才知道對方從事裝修,留有很多舊家具。緣份到了,再珍貴的東西,原來唾手可得。

凳凳有故事

英治遺凳

港英時代政府部門常見的椅子款式,如老村校、老官校,柚木製,有手柄,很實淨,座位是織網,保存得很好,聞說由囚犯製作。物主是已過身的公務員,牛頭角下邨清拆時,這張椅子遭棄掉。

鐵線箍凳

小凳座位面積略大於成人手掌,吳文正當時用紅A膠凳,又哄又求同阿婆換回來。凳腳箍滿鐵線,其中兩腳更斷了,但外形尚算完好,物主用了幾十年,又修又補,也不捨得棄掉。

包膠仿藤織椅

用的其實是塑膠條,因為較藤耐用、防水,缺點是沒彈性,坐久了便會下墜,吳文正說淺綠顏色設計既耐看,又象徵草根階層。

經典摺椅

從深水埗舊樓拾得,估計是七十年代出品。摺合式設計,香港居住地方狹窄,摺椅子易於收藏、擺放。

和尚凳

從九龍城舊樓拾得的圓凳,因為形態像和尚的光頭。腳部呈弧形,並不是刻板方正的設計,美感自成一格,看出木匠的心思和美學。

透氣小凳

方形椅子風格粗糙,相信是來自草根家庭。椅子有一排排小窿,不知是木匠手工,還是使用者後來的加工,作用想是透氣,坐下來有凉爽感覺。

藤織飛碟椅

較矮身,因為座位大,可包裹屁股,多用於影樓。小孩子坐上飛碟椅,小屁股被包圍着,不怕拍照時坐不穩。吳文正說,昔日香港有間叫「九龍藤器」的公司,飛碟椅就是其設計出品,很受歡迎,行銷本地及海外,這張椅就是模仿其設計。

膠織飛碟椅

黑白設計摩登,飛碟椅分有大中細,這屬於中型,連成年人也可以坐。

軟硬自選椅

從半山區拾得,相信來自中上家庭。椅墊一面是實木,想舒適一點,可翻轉座椅,另一面是軟墊,足見木匠細膩的心思。

防火膠板椅

材料既用木,也用防火膠板。防火膠板質地滑身,易於清潔,紋理模仿木紋,是較後期的出品。椅背的防火膠板早已掉落,但結構不損,依然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