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格蘭不少重要賽事都出現爭議,車路士對熱刺的英足盃準決賽,第二個入球有沒有越過白界;曼聯對阿士東維拉先開紀錄的12碼,艾舒利楊格有沒有插水。足球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但與不斷加入科技協助執法盲點的籃球和網球截然不同,仍然固步自封。
NBA近季已加入電視重播,以幫助球證判決;而網球界其中3個大滿貫賽事,亦已裝設鷹眼系統,以便判斷出界問題。這些科技只要解決一些使用問題,都可以應用在足球比賽;但作為足球最大行政系統—國際足協,對採用科技仍然猶豫不決。
國際足協,以及其主腦白禮達,不外乎有以下開脫原因。首先是普及化問題;足球比賽貧富懸殊差距大,英超、歐聯等大賽,固然有資金使用科技,但非洲、亞洲一些不太大型的比賽就存有困難。但事實是,大賽的重要性較高,而做事也應從大事着手;加上經驗告訴大家,科技越普及,日後的成本就越低。
白禮達也常常引用,錯誤往往是足球比賽的一部份,而且過多科技會令球證的執法權威下降;但白老的說法,就是想一直任由不公平的情況發生下去,就算有機會也不讓球賽變得更公平。球賽出現錯誤,正面是話題性,但反過來就加深了比賽雙方的敵對,與國際足協希望以足球化解仇怨的想法,背道而馳。
文: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