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深夜食堂》談到年輕時每晚讀一篇契訶夫小說,淡淡哀愁,細細感動,讀後常陷入思索。我藏書中有一套購於1960年的《契訶夫小說選集》共27冊。藏了50多年,還時而閱讀。27冊的每一冊都有一個書名,比如《巫婆集》、《打賭集》,正方形開本,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8年版。那時應該已公佈並推行簡體字方案了,甚至標點符號也定下標準了,但這套契訶夫集仍是用繁體字直排,標點是放在正文旁邊的旁點,書名或劇名是在名字旁以曲線標示,人名則用直線標示。我至今仍認為這種排版和標點方式最清楚,最有美感,讀來舒服,比現在的簡體橫排以及新的標點方式好看且實用多了。
據知這套書原是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的,譯者汝龍1952-53年在平明任編輯主任,受巴金鼓勵,開始從英文版轉譯契訶夫小說集,譯一本出版一本,出齊27集。1958年新文藝出版社的這27冊,也就是我買下的這套書,相信是根據平明版重印的。後來戈寶權從蘇聯買回新出版的契訶夫十二卷送給汝龍,他根據俄文本進行校訂。但有人認為,根據俄文本修訂的契訶夫小說新譯本,反不如第一次根據英文版轉譯的平明版那樣讀來酣暢淋漓。因為汝龍的翻譯溶入了自身的文學素質,甚至是溶入了不可重複的創作衝動在裏面。這種譯作的境界無人能及。雖然它和絕對忠於原作的翻譯原則可能有抵觸,但譯筆確實是非常難得的好文字。
汝龍生於1916年,卒於1991年,他後來又譯了近六百萬字的《契訶夫文集》,但影響中文讀者最深最廣的,是這套平明版契訶夫。它是我文學的啟蒙和一生珍愛不捨的小說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