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路線鬥爭 從高層到百姓 - 李平

盡論中國:路線鬥爭 從高層到百姓 - 李平

中共最喜以中國特色為名,開脫自己不守國際規則、不隨世界趨勢的言行,久而久之,民眾也喜用官場特色的詞語來形容日常生活,只是多了戲謔的成份。薄熙來事件明明是高層權鬥,但被包裝成路線鬥爭,民間大受啟發,將官民鬥爭歸納出多條路線鬥爭。
薄熙來事件引發的路線鬥爭,表面上是薄熙來主政重慶時推行的文革式政治運動,與溫家寶反文革的衝突。衝突早在去年已引起關注。事緣溫家寶去年4月在中南海會見香港老左派吳康民時,罕有地提到中國仍面對「封建制度的殘餘」和「文化大革命遺毒」的影響,而薄熙來隨後接受港澳媒體採訪時高調回應,強調他在重慶力推唱紅,「絕非搞社會意識形態的政治運動」。

微博轉發溫公子斂財

薄熙來下台並未終結溫薄的路線交鋒,甚至未能終結薄家、溫家貪腐傳聞的比拼。網絡大爆薄家轉移到海外的資產創下中共高官紀錄之際,新浪微博昨日仍有人鍥而不捨轉發溫公子斂財的故事,連溫家寶強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也被譏為「罪惡在陽光下發生」、「現在沒有陰謀了、開始玩陽謀」。

路線之爭民謠訴苦

不過,高官的路線鬥爭畢竟離百姓較遠,升斗小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路線,並概括出中國特色的解決問題路線:「既有關係又有錢,走司法路線;只有關係沒有錢,走媒體路線;沒有關係只有錢,走賄賂路線;既沒關係又沒錢,走暴力路線;既沒關係沒錢又沒暴力,走自我毀滅路線。」
說白了,司法路線是為有錢有勢的人所鋪;媒體監督早已淪為權貴的附庸,所幸還有網絡,無論權貴如何封殺,也難杜萬民悠悠之口;有錢能使鬼推磨,買通高官豈是難事?官逼民反,沒錢沒勢的受害者,總有奮起反抗之人,如在上海殺警而聞名的楊佳;而一些連反抗之力也不具備的受害者,惟有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作出控訴。這幾句路線之爭的民謠,所反映的民間悲情,豈是高談闊論路線鬥爭的高官們所能體會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