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本部三學院遷出校友盼大樓作教學用途

港大本部三學院遷出
校友盼大樓作教學用途

【本報訊】香港大學為迎接334學制,興建百周年校園容納新生,校園即將落成,位於大學本部的文學院、法律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快要遷出。文學院將在下月起逐步搬出,周日舉行道別式,邀請知名學友陳方安生及張婉婷等人出席。校方本周起諮詢師生對本部新用途的意見。知名舊生及學生均希望保留本部作教學或學會活動之用。
記者:彭美芳 翁煜雄 陳凱迎

港大為應付今年四年制新增3,000名學生,新建的百周年校園已落成。文學院、法律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將於9月遷入新校園。上周港大發出電郵指,將舉行三場諮詢會,了解師生對本部改變用途的意見。校方現時傾向把校長室及行政部門遷入,或有四分一的課室繼續使用。有在本部上課的學生希望未來仍可在本部上課,或作學會活動。
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校友崔永康指,月底社科院院長室將率先動身,分階段進駐百周年校園。文學院副院長施仲謀表示,計劃於5月遷離本部大樓,中文系將於7月遷出。文學院日前也發電郵,邀請舊生在周日(4月22日)參加本部的道別式。

港大本部大樓有百年歷史,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張志華攝

本部大樓的荷花池古意盎然。

通過陸佑堂的古典樓梯,是所有港大新生及畢業生的必經之路。

情侶徘徊荷花池熱吻

道別式請來文學院1962年畢業的「大師姐」陳方安生演說,知名校友包括港產導演張婉婷及羅啟銳也參加,本港敲擊樂大師龍向榮當日帶領文學院仝人,圍繞陸佑堂及文學院一周,作最後的集體回憶。
1984年中文系畢業的著名填詞人林夕,對於本部改作行政用途感到抗拒,「做行政嘢使乜咁有浪漫呀?」他當年多數在宿舍寫歌,任文學院助教時在本部有辦公室,「本部係生活嘅一部份,日後做咗行政,同學未必分享到呢個氛圍」。他認為本部的環境有助文學創作,希望校方可繼續讓學生使用。
70年代在港大讀心理系的張婉婷,最愛本部的庭園走廊及棕櫚樹,「好適合讀文學」。她體諒大學遷出文學院的用意,但感到依依不捨。記得當年陸佑堂的聖誕舞會,地面舖上禾稈草,微弱燈光下播着披頭四、滾石樂隊的流行曲,跳着穀倉舞(BarnDance),「《玻璃之城》入面嘅舒淇同黎明,着住短裙同喇叭褲,情到濃時會推開陸佑堂門,跑到樓下嘅荷花池kiss,係港大嘅真人真事」。
港大法律系畢業的立法會議員余若薇最難忘陸佑堂,「陸佑堂係第一次拍拖嘅地點,二年級第一次有人約我去睇土風舞」,那位勇敢挑戰高妹的男生就是其夫胡健維醫生。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資料

奠基:港督盧押(1858-1945年)主持
建於:1910年動工,1912年落成,1985年成為法定古蹟
設施:陸佑堂、荷花池、畢業生議會廳等
風格:後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屬古典復興式建築(ClassicRevivalStyle)典範
使用大樓的部門:最早由醫學、土木工程學系使用,現為文學、法律及社科院使用
曾於本部上學著名校友:孫中山(醫學院)、張愛玲(文學院)、林夕(文學院)、張婉婷(社會科學院)等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