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通識 問中國政改阻力

高考通識 問中國政改阻力

【本報訊】末代高考已進入中段,中英文主要科目已考畢,在昨日的通識科考試中,題目涉及中外敏感議題,包括總理溫家寶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人民上訪及美軍殺拉登等重大新聞。有通識科老師認為,考評局不避忌政治敏感題材,是正面的公民教育。
全港昨日約有3,000名中七學生應考末代高考通識科,昨日應考單元是「今日中國」及「現代世界」兩份試卷,每份試卷限2.5小時內完成,考生要答四題,合共100分。

被讚正面公民教育

「今日中國」試題中,甲部三條必答題,其中一條指溫家寶在2010年一次講話中談及政治體制改革,問考生中國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將會遇到甚麼阻力。另外兩題是中國人口分析及廣東省貧富差距問題。乙部四題只需選答一題,範圍包括人民上訪、習近平中美關係論、兩岸軍事互信,以及國家主席胡錦濤2010年對深圳經濟特區的言論。
另一單元「現代世界」,題目除互聯網升勢、金磚五國發展,以及奧巴馬統治下的美國外,乙部四條選答題涉及拉登被殺和國際貨幣基金等。題目問學生是否認為使用武力,包括殺阿蓋達領袖是剷除全球恐怖主義的有效方法,並要求考生提供其他方法打擊恐怖主義。
李求恩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徐曉琦表示,內地政改是敏感題目,文憑試通識科的問題較表面,高考通識科則較深,考生如多閱報,相信可以應付。資深通識科老師張銳輝表示,預科課程包含兩岸關係及司法制度內容,今次試題較「大路」,發揮空間大,要求學生有批判思考,他認為考評局不避忌把中國現代問題用於考試中,政治敏感題材是正面的公民教育,「內地唔係只有光明面」。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認為「現代世界」的試題和以往高考相若,不算太深,拉登被殺是熱門議題,同學一般能掌握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