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近五年來,首次擴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上下限波幅,由每日0.5%擴闊至1%。作為局外人,可有不同演譯。最自然反應是要問,究竟人民幣將加快升值、抑或反過來有貶值壓力呢?滙豐中國經濟師屈宏斌答得最直接,人民幣告別單邊升值年代。
上周港股連升兩日,上周五尾市港滙更顯著抽升,令美電跌破7.76水平,市場似早收到風,惟仍要懷疑是否收錯風?無可否認,人民幣滙率擴大波幅,應不會對港股構成直接影響,但若然成事,就代表此前之升值趨勢已扭轉。
內地經濟增長減速已是不爭事實,然而內地對通脹仍有驚恐,對熱錢亦頗有戒心。前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李稻葵點出事實,要加大滙率波幅,邁向貨幣國際化目標,相關部署早有預備,此時此刻落實,就要多得外貿順差收窄、資金流入減少、外滙佔款下降等有利條件事實打造。從數字上,人民幣官價儘管多次大幅高開,惟自今年初以來,走勢變動卻不大,而在港的離岸價,亦已較之前的大幅溢價收窄。
儲人仔博升值要改
過去在港中資國企得享溢價,是建基於經濟、盈利及人民幣升呢三大概念預期。美林上月發表研究報告,發現假設一切不變,國企指數自09年的表現,跟人民幣升值高度關連兼敏感,推算出每1%人民幣升值預期跌幅,對國企指數影響可達3%。
縱使上述計算結果僅屬假設,卻不能否認,以前買中資股,部份理由來自對人民幣升值優勢的預期假設,內房與內險的人民幣資產關連系數最高,航空、造紙股則受惠於滙兌收益。
要再三強調,人民幣不一定不升即貶,但既然加強彈性,就代表有升亦有貶,香港夾在中間煩惱自然多,看來今次連儲蓄人民幣博升值的習慣亦須改變,港元資金出路?也許,是要可憐資金沒出路!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