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爭分奪秒,無論行路或搭車,都忙於低頭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惟此舉卻成為都市人肩頸痛元凶。理工大學調查發現,62%受訪者因使用電子產品姿勢不正確,被各種痛症纏擾。專家表示,多做拉筋動作有助減痛,但糾正錯誤姿勢才是減痛根本方法。 記者:梁麗兒
理大今年初訪問220名18至30歲市民,約三成人為大學生,其餘為辦公室一族,了解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習慣與痛症關係。結果有62%、即137人表示受痛症困擾,其中約七成人分別有頸痛及肩膊痛,五成人手痛,有三成人出現手肘痛。被疼痛困擾的受訪者中,逾半認為與使用電腦有關(ComputerUse);23%認為元凶是輕觸屏幕(TouchscreenUse),如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有51%人認為電腦及輕觸屏幕等各種電子產品(MultipleITuse)均致痛症。
手機與視線成水平線
研究中有155人為iPhone用家,逾半人每日用2小時或以上,當中26%更日用超過4小時,反映不少人機不離手。受訪者多數在交通工具、其次在家用iPhone。研究發現78%iPhone用家愛低頭用手機,僅21%人能正確擺放手機,即手機與視線成水平線;另有63%只靠手臂承托手機,15%將手機放於大腿上使用,僅19%人用手機時,會將手臂放在枱上作承托。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司徒佩玉指,使用電子產品時,頭太低、單靠前臂支撐等都是致命傷。尤其長時間低頭,可致頸椎小關節受壓,增加磨損及退化,令人出現肩頸痛或手部麻痹等反射性痛症。
以手袋放大腿作承托
單手拎手機則會增加手肘痛風險,因手臂缺乏足夠承托,司徒佩玉建議用手機時最好將手臂放枱面,搭車時則以書包或手袋放大腿作雙手的承托;使用平板電腦時宜加設托架。
此外,打字時手腕過度「拗起」會壓住神經線,容易患上腕管綜合症,建議手腕應避免拗起超過30度角。另提議市民每使用電腦產品1小時需休息10至15分鐘;按鍵盤時,應放鬆及避免過度用力,以保護手指關節及筋腱。
她稱,研究雖未有分析痛症與各種產品或使用時間長短的關係,但姿勢不正確及使用時間越長,勞損風險越大。該學系的診療所間中也有因姿勢出錯致腰痠背痛的求診個案,甚至出現椎間盤移位病例,呼籲市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