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今年不保八,令炒賣人民幣升值的熱錢收歛不少,人民銀行趁機在上周六,出奇不意地擴大人民幣兌美元滙率的每日波幅至1%,為人民幣邁向自由兌換推進一小步,小民相信往後的步速會大一點,也許2%,也許3%,幅度多少視乎熱錢兇猛度吧。
銀行今日起將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5%擴大至1%。對於市民來言,除關心人民幣何時可自由兌換、港元真的不被邊緣化等大事大非問題上,相信他們更關心人民幣還會升值多少。
若升幅不大,由內地輸入(例如副食品)的通脹最少可以緩和一點,而慣性每月儲蓄2萬元人民幣的小市民,亦可以再想想資金運用。
擴大波幅亦即是向炒家講明,炒單邊升值的年代將漸逝,到底人民幣還會升值多少?根據小民綜合內地經濟學者看法,2至3%一定有。
人幣衍生產品勿寄厚望
有銀行界更認為擴大波幅有利推動人民幣計價衍生產品。小民亦認同,但基於人民幣始終非硬貨幣(全球流通),加上日後升值幅度不多,令人民幣產品欠吸引力。
要助投資者多運用人民幣,推產品是一個不錯選擇,只是大家不要寄予厚望。本月初,中證監增加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額度,其中RQFII投資額度新增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合計至700億元;QFII投資額度新增500億美元,總投資額度達800億美元。
中央欲透過加碼力谷人民幣產品的意途成功機會多少,小民引用上海一位基金經理朋友說話:「監管層擴容QFII有些一廂情願,擴容前的300億美元,用了5年時間都沒有用完。現在額度猛增一倍以上,恐怕10年也用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