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雙噏:幾大就幾大 - 馬啟仁

異性雙噏:幾大就幾大 - 馬啟仁

金像獎今晚舉行,去年的《打擂台》,還記憶猶新,一句「一係唔打,一打就要贏」刺激了不知多少熱血男兒,一年過去,曾經咬牙切齒的我們為自己努力打造了些甚麼?我自己是這金句的追隨者,所以為免輸唔起,索性少打為妙,唔贏但又唔會輸,於是生活淡淡似是湖水。
一年之後,華語電影繼續為我們製造刺激,這次主調非關輸贏,卻刺着都市人的另一痛處,是為青春小鳥不復來。
所以說電影院與足球場,是我們逃避兩大現實的好地方,現實之一是失敗,各種的挫折和各種的打擊;現實之二是年齡,歲月的不饒人處;而這兩大殘酷現實都可以在電影院或足球場裏被推翻,來忘掉錯對,來忘掉過去。
沈佳宜令人期盼、桃姐令人感嘆;《那些年》表面懷舊,其實朝向未來,《桃姐》不敢忘記,卻只能送佢最後一程,兩位叱咤於過去一年影壇的人物,叫人看得牙癢癢的地方是她們都能將年齡玩弄於股掌之中,沈佳宜明明十幾,陳妍希實際廿幾;桃姐七老八十,Deanie姐真人卻foreveryoung。當我們都習慣了用年齡數字來評價其他人時,電影卻和我們開了個玩笑,過去十八歲沒戴錶不過有時間?唔怕喎。
用年齡去評價人是膚淺,但有時也有意外驚喜,最近遇上好幾班年輕男女,個個十八廿二的年輕人卻都在成功扮大人……浸會的電台節目《體育革命》,除了節目名稱稍為oldschool之外,內容與製作都與市面上的不相上下,還附送了很多的衝勁和後生仔的潮語,上年紀未必識聽;在柴灣東華三院的青年中心裏,一大班再細少少的啱啱畢業中學生,不理會世事很多都是徒勞無功的,就夾手夾腳要做雜誌,那種儍勁就是青春的本錢;然後路過理工,又目睹一位即將畢業的球迷,將他的畢業多媒體作品定名為「香港打入世界盃」,熱血裏面有很多的使命;還有一個大學未畢業的,卻矢志研究香港足球的歷史,不斷用文字去翻開香港波的昔日光輝……呢啲嘢年紀唔大都唔做啦,偏偏就是有班年輕的有心人,一人做一啲,有心有力,就如《桃姐》裏的秦沛一樣。
《桃姐》戲中也有金句,啱晒一班忙着數手指的大人(包括我),是為「幾大就幾大,燒賣就燒賣。」年紀多大,都有理由吃你的燒賣,做你最愛做的事。
文:ke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