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在北大西洋3,800米海底下沉睡了100年,但對於如何保護郵輪殘骸,是撈起還是留在原處,至今未有定論。
「鐵達尼號」在1912年沉沒後,到1985年才由現任美國羅德島大學海洋學教授巴拉德(RobertBallard)與法國專家小組攜手尋到。四份一個世紀轉眼過去,有公司多次到現場打撈物件,也有不少遊客坐潛艇前往觀光。
有海洋專家認為,郵輪留在海底,終會被徹底腐蝕,化為塵土。尤其是近年遊客多了,令殘骸一帶多了啤酒罐等垃圾,有可能助長細菌滋生,從而損害殘骸。
但巴拉德認為應讓殘骸留在原處,當年他找到「鐵達尼號」時,「船底防沉積漆油仍完好」,反映冰冷、黑暗的海底是「完美的保育環境」,「撈起『鐵達尼號』會毀掉它」。
他認為派深海機械人徹底清理乾淨船殼,重新髹油,並且進行殺菌程序,才是最佳保育方法。但贊成打撈的前美國海軍海洋專家西姆斯(PhilipSims)指出:「誰來付這張5億美元(39億港元)的帳單呢?」
《今日美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