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浙江、江蘇與福建三省的造船業陷入「寒潮」!內地《望東方週刊》在上述3省作出專題報道,發覺泉州船廠最悲情,一間船廠管理層說:「目前沒有定單」,更糟糕的是銀行不願向船企「開水喉」。
全球的造船行業逐漸下滑。據統計,今年1月份,全球新接定單為199萬載重噸,同比跌71.1%,環比降36.5%。這是兩年來單月新接定單量首次跌破200萬載重噸,也是全球船市5年來最差的開年資料。
在中國,雖然中國勞動價格僅得日本的十分一,韓國的六分一,但競爭力不夠,令他們難以爭取新定單。內地船廠在1月新接定單為26萬載重噸,環比跌54.4%,同比降79.1%,是自09年6月以來單月最低值。
70%福建船企定單不足
據福建船舶工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去年泉州市的造船業出口情況不是太好,去年上半年基本沒有出口,下半年5000多萬美元,今年出口額不容樂觀。
福建省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黃祥順表示,福建的骨幹船企手上生意可做到2015年,但其他船企方面,其中70%的船企手持少量定單,或者陷入開工不足和停產的困境。這70%船企幾乎佔該省船舶工業總產值三分之二左右的民營船企。
僅重點國企獲貸款
雖然福建省不是間間船廠無工開,但在當地的冠海造船廠,即使不愁定單,流動性資金短缺,金融系統只收貸不放貸,資金鏈亦幾乎斷裂。
造船業資金鏈危危乎,據黃祥順表示該會和福建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等部門負責人在去年年底赴福建民營船企最為集中的羅源、寧德、福安、福鼎四地,對11家船舶、遊艇企業進行調研。
調研總結認為,目前船企面臨「交船難、接單難、融資難」的問題。在銀行信貸方面,銀行只對當前經營好的企業「錦上添花」。中國進出口銀行借貸部人員透露,目前進出口銀行對船舶企業的貸款主要為行業重點國企服務,中小企業難以申請到貸款。
浙江省的造船業亦處困境,恆富與藍天兩間船廠不獲泓院批准重組,在倫敦證券交易所AIM上市的東方造船,其董事長陳通考亦「走佬」到新加坡,但他「越洋」表示願意重組企業債務。
較早時,高負債兼被撻定的熔盛(1101),《望東方週刊》到訪該廠,該廠負責人指現為公司緘默期(因為即將公佈業績),不接受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