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北京共識」開始抬頭? - 盧峯

國際Z世代:「北京共識」開始抬頭? - 盧峯

曾經,IMF及WorldBank這兩個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WoodsSystem)的產物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禁臠。前者的總裁無一例外由歐洲人主要是法國人出任,後者則一直是美國人的囊中物。近兩年情況卻開始有明顯不同,前法國財長拉加德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四處游說金磚五國政府才總算成為總裁,保住傳統。即將舉行的世銀行長競逐更是前所未有的激烈,除了美國提名的大熱門人選金勇外,還有兩位候選人包括尼日利亞財長及哥倫比亞前財長參與角逐。其中尼日利亞財長NgoziOkonjo-Iweala更得到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等主流西方媒體的支持,認為她在推動經濟發展,支援落後地區方面的資歷、經驗都比金勇優勝,可以大大提升世銀的能量,令世銀擺脫只是西方世界附庸的印象。
基於世銀的組織章程讓美國有否決權,今次雖然有強勁的挑戰者,奧巴馬提名的金勇大概仍可依賴西方一致支持在下星期三順利勝出,6月份接替佐利克成為世銀行長,保住二戰以來的人事格局。
西方大國雖能維持人事上的主導權,但不管是IMF或世銀都面對強大的批評聲音。新興經濟體包括金磚五國抱怨的是他們的經濟實力沒有得到尊重,沒有在投票權安排上得到充份反映。發展中國家及落後地區的怨氣更大,他們有的批評IMF及世銀無視各國的差別,硬推以西方發展經驗為藍本的改革方案(華盛頓共識),如平衡預算,限制政府開支,令中央銀行獨立等,令發展中國家遇到危機或金融冲擊時亂上加亂,不但無力扭轉乾坤,更隨時賠上多年的發展成果。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學者、民間團體批評IMF及世銀只管追求數字上的增長,只管措施的經濟成效,無視受助國政府的人權及政治狀況,無視援助可能成為獨裁政權的續命丹。特別是中國成功令經濟高速發展後,一些專權國家振振有詞的援用所謂「中國經驗」或「北京共識」,拒絕外界監察,拒絕政治改革或下放權力,只管把更多資源及援助集中到政府手上。他們認為,若果IMF及世銀對這些情況不置一詞,默默接受,將有更多國家走上中國的歪路。
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崛起的確帶來巨大衝擊,IMF及世銀免不了受影響。但若果經濟發展模式從「華盛頓共識」走向「北京共識」,從市場化及開放走向集權,只怕對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是禍不是福。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