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張保仔洞是海盜張保仔的藏寶地點,而成為香港的一個著名地標,但研究張保仔洞多年的珠海書院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教授指出,張保仔洞本身只是一個普通洞穴,洞內空間亦太窄,無可能收藏任何寶藏,且連「張保仔洞」的字樣亦沒有,「係近代啲人戙個牌好似街名咁咋嘛!」
塔門都有張保仔洞
據他研究所知,張保仔洞屬於天然洞穴而非靠人手挖掘而成,組成洞穴的麻石亦受當地環境長期侵蝕,因此洞的石頭倒塌是意料中事,不是任何人為設施可以補救,「入面個環境窄到一個人捐入去都好難轉身,如果整咗人工鐵枝或者水泥支撐,咁就會變咗響門口度睇吓嘅景點,入唔到㗎喇!」蕭國健教授指出,香港在其他地方如塔門等地亦有張保仔洞,但各洞環境均大同小異,只不過人們為了吸引遊客而大事宣傳長洲的張保仔洞,從而成為著名旅遊點,相比其他地方的洞可說人迹罕至。
蕭國健亦澄清指,張保仔本身並非一個獨當一面的大海盜,而是華南一帶的「紅旗幫」海盜首領鄭一手下的一名頭目,不過鄭一身亡後,由張保仔接棒指揮「紅旗」,令外人誤以為「紅旗」是張保仔的獨立海盜團,久而久之令他「臭名遠播」。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