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霍震霆,我一直心存拜服。維基百科關於他的條文,明明確確的寫着:「霍震霆外號霍懶蟲」。LMF經典歌《大懶蟲》中唱道:「有嘢唔使做,老細又吹我唔脹!」民為貴,君為輕,市民本來係老闆,但霍老竟然可以長期霸佔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十多年,卻缺席率近半。近日,文化界忍不住怒吼:是時候跟霍震霆分手了!
記者、攝影:何兆彬
微弱的反抗聲音
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席最初出現在1985年,霍震霆擔任的是「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功能界別。李海燕:「功能組別裏每一個組別,要當選民的條件都不同,十分複雜。為甚麼會把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這四類放在一起,真的無從稽考,但我想,這反映到八十年代港英政府市政局時代是怎樣看文化的。文化跟公廁、街市是同一類的,而到了現在改變也不大。」她解釋,在功能組別教育界中有個人票,每個教師一票,但「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中,四個部份的選民條件都各有不同,「例如演藝界是有個人票的,只要你證明你在演藝圈工作,就有票,但文化界卻只有團體票,於是「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共二千多票之中,文化界只佔四百多票,約為1/6,反抗聲音再大,也起不了作用。
表現最劣的議員
4月1日,文化界幾十人召開「趕走霍震霆.文化界爭取選舉權記者會」,數十名文化人出席。霍震霆之懶名聞遐邇,天主教監察組早於06年10月發表「2005-06年度監察報告」,指出霍震霆連續五年並無提出任何動議和修正案,而至今擔任立法會議員14年來,他竟然沒有提過任何動議。
文化界向來不滿霍震霆,卻一直沒法/不夠力量改變現實,電影業的馬逢國及劇團進念二十面體的胡恩威曾挑戰他的議席,但都失敗而回。功能組別的選舉規則,繁複而門檻高,結果去屆他又自動當選,梁文道曾嘆道:「這是個可恥的情況。多年來霍震霆被評為立法會中表現最劣的議員,平時疏於出席會議,即使出席亦甚少提案發言,但文化界依然容許其一屆又一屆連任,沒有人站出來試圖打破局面!」終於,2012年在梁振英剛當選未上台的這個時刻,一堆文化人組織起來,要反了。
觸發點之一,是早前特首選舉前,14名選委(包括高志森、陳寶珠)突然公佈支持梁振英。工廈關注組說:「高志森在微博說,既然沒有人選,那我們就替你們去投票吧。不過說代表我們,哪你有沒有諮詢過業界呢?其實你只是代表你自己去投票,並不代表業界。」
誰有資格代表我?
工廈關注組成立了約兩年,「起初觀塘自活社被迫遷,結果大家就說要站起來做點事。」他們跟了工廈的政策幾年,最終發現政府竟然沒有一個對口單位,工廈關注組主席周俊輝:「我們去找過發展局,但又無法跟他們談文化,談消防條例更是談不攏。本來霍震霆議員代表文化界別,他應該代表我們,但他一直缺席,也沒有替我們做過事。」周:「其實就算有事,我們也沒有找過霍生,反而有找過其他民選議員;另外有些議員更會主動聯絡過我們,例如大舊(陳偉業)來過火炭,一些區議員也來過。」功能組別的不會這樣有心吧,「對,很現實,沒有功能組別的議員關心過我們。」
對文化局存疑
梁振英未上台就公佈要成立文化局,李海燕:「我們要搞清楚到底文化局是推動文藝,還是國家的宣傳機器?若我們有文化局,到底它是聽令誰呢?我看過梁的文化局政綱,但都是些空話,而且他的想法十分商人理念,說甚麼『香港是個經濟發達城市,所以要成立文化局。』我剛在看一本書,談到德國的文化政策,德國政府認為照顧人民的精神生活,與照顧他們的房屋等政策是同等的,所以20萬人的城市也一定會有劇院,而且一定有駐場劇團。」梁寶山是火炭眾多藝術家的師姐,她說:「我們關心有一個怎樣的議員,就是想看着文化局會怎樣發生。之後又到西九了,西九是個獨立機構,但他手上的資源是市政掌握那麼龐大的資源!若這不是放在公共理念上,會很令人擔心的。從前我們的大會堂又好,市區會堂又好,菲傭和港督都一樣去得,但西九似乎不是這樣。若果他們朝這方向,再加上要搞國民教育,那香港就玩完了!」
無權過問
工廈關注組其中一個動作,提議藝發局通知申請人及局內合資格選民登記,成為功能組別選民。這項提議,就是由局內的「藝術教育組主席」蔡芷筠(Ger)提出。Ger為八十後青年一分子,2010年經選舉「入局」,「ADC只能管自己的事,對政府其他部門沒有一點權力。例如,工廈問題,他們可以搵地方建更多藝術工廈,但如果要他們爭取更改法例,豁免藝術用途,這暫時是不可能。所以近日ADC開始檢討自己於局內的選舉制度。」因此她建議大家向ADC以此方法施壓。工廈關注組建議選管會承認ADC登記的七千多人,成為個人票選民,但Ger說:「其實ADC自己的選民名單都唔Updated,大把重要藝術家都不是ADC選民。就算是八十後青年在2010年高調參選,輿論澎湃,但實際投票率只微增了不足一百人,不到一個百份點。」情況令人灰心:「香港人口裏要民主,但實際做,是兩件事。」
文化界提出三項要求
一)「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立即接受文化小組個人選民登記
「一,藝術界大部份人都係單打獨鬥,不屬於任何團體的;二,而政府經常說藝術界沒有UmbrellaOrganization,但這字眼沒有定義,我們只知道教育界之中,教協就是了,藝術界是否就沒有這樣的團體?三,現行是政府資助過的團體,才能登記為選民,但為甚麼拿過政府資助的才被承認是藝術家?」周俊輝:「現在是2012,政改規定了要實行了普選行政長官後,才全面直選立法會,即是說最快2020年才有立法會全面直選,功能組別在2016年仍然存在。」雖然文化界中人對此亦有爭拗,有人以為既是小圈子,就不要參與,忽視他就好了。
二)呼籲文化界、藝術家主動登記成為選民
「劇界有很多團體,例如舞蹈團,只由二至三個人組成,就算他們只拿過一元資助,都是合資格選民,可以登記。現在文化界只佔18%選票,假若升至19%,力量縱使微小,也是好的。」李海燕說:「此外,好多人以為今年超級區議員既然是功能組別,也是一樣,但其實它與文化界是有兩個議席來的。」她越說越氣:「我們打過上選舉事務處,問有關選民資格問題,但問了兩次都答錯,說文化小組是有個人票的。結果我投訴,說不再接受口頭答覆,我要求他們書面回覆,他們向我道歉!」雖然明知不接受個人票,但大家還是要申請,好讓事後綜合失敗個案,反映制度的荒謬。
三)鼓勵同仁出選立法會,為香港長遠文化發展盡力
鼓勵同仁挑戰霍老席位,如像上屆沒人挑戰,霍老仍然會自動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