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父親 - 盧峯

書寫父親 - 盧峯

看白先勇先生在「蘋果樹下」寫「父親與民國」有點不夠喉,又深深覺得書寫父親真是一件難事。
白崇禧先生是現代史、民國史的要角,從辛亥革命到軍閥混戰到抗戰到國共內戰無役不與,而且都在最當風、最關鍵的位置征戰。他的每個決定,他的每個行動都可以左右歷史的航道,甚至改變中國的氣運。
抗戰初期中國連戰皆北,沿海大城市一一失守,要不是白崇禧將軍等指揮台兒莊會戰取得大捷,剎住日軍銳氣,振奮國軍、國民士氣,只怕國民政府將兵敗如山倒,想在西南立定腳跟八年抗戰也不容易。國共內戰,國軍接收東北,開始跟中共翻臉,白崇禧力主盡快清剿東北共軍,免除後患。那時國軍在戰場上仍穩佔上風,很大機會可以全面收復東北三省這片富饒之地。可惜,中央政府在內外壓力下選擇停戰和談,讓共軍重新坐大;到再開戰時強弱之勢逆轉,國軍陷於捱打。
白先勇先生還提到父親參與辛亥革命時的一些軼事,例如把武器交託好友,再輕身上路騙過家人出城,例如跟清軍作戰時站崗太久變成雪人等。這些大轉折下的小事有趣動人,教人悠然神往,只想多看幾個這樣的經歷。白先勇先生今次把它們濃縮在幾千字的短文內,讀者肯定是不夠喉的。
不過,書寫父親特別是赫赫有名父親是件難事。白先勇先生寫來也小心翼翼,着力拿揑分寸。這不難理解,兒子寫父親,寫的太好太正面旁人會覺得吹牛擦鞋,寫得嚴苛旁人更會指手畫腳胡亂解讀,也未必過得了自己的關。或許,父親的存在就似一個影子,好像熟悉接近其實很多細節都看不着觸不到。再加上作父親的都愛收藏起自己的感情喜惡,不輕易對他人披露半點,再敏感的孩子也只能看到半爪一鱗,了解不到真正的心意。齊邦媛女士在「巨流河」中寫到父親齊世英時同樣小心拘謹,不敢不願越雷池半步。
儘管不免縛手縛腳,還是希望看白先勇先生再寫父親的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