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活木球——平版高爾夫

話你知:活木球——平版高爾夫

活木球給人的第一個印象,不是玩法跟高爾夫球相似,而是活木球棍底部擊球的位置,形狀似足一個啤酒樽;啤酒融入體育,看似天方夜譚,活木球的起源要由1990年初春,一位叫翁明輝(圖)的台北小市民說起。

經台北小市民改良

本身是高爾夫球球迷的翁明輝,有感一套高球裝備太貴,與其辛苦儲錢買球桿,不如身體力行,親自將其「改良」;他廢物利用,將空啤酒樽、鐵支和木塊砍成活木球球棍和閘門,代替高球桿和地洞,成為活木球兩大法寶。參賽者手握木棍擊球,姿勢跟高球揮桿相似,木球穿過閘門為之勝。
相比高球裝備動輒逾萬元,活木球棍連木球只需約700港元;場地要求亦較低,比賽和訓練可在草地和石屎地進行。比賽時不設標準桿數,但不慎將木球打離賽區,便會罰加桿數;以今屆大專盃為例,比賽地點本身是足球場,場內劃出12賽區,每個賽區離閘門約30、40米,對打慣開數百米高球洞的Stephanie來說易過借火,難怪兩度造出一桿入門。

活木球空啤酒樽、鐵支和木塊砍成球棍和閘門,代替高球桿和地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