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流2:文化缺口 讀獨誌

尚流2:文化缺口 讀獨誌

兩年前,《黑紙》面世,一張A5紙寫滿食字「黑句」,擊中八九十後腦神經。硬把《黑紙》歸類,逃不出「獨立」兩個字,但大腦林日曦抗議:「你只能夠說我們是失敗的商業雜誌。」下月《黑紙》不再免費,因為無以為繼,更不是自娛自high的刊物,另一大腦陳強說純粹打飛機的雜誌不值得生存,「做咩要全世界養你?」

記者:周燕
攝影:潘志恆、楊錦文
鳴謝:Kubrick(23848929)

信念,做應做的事

《黑紙》2010年面世,標榜「偽文學雜誌」,後來又變身為「偽娛樂雜誌」,今年則化身「偽廣告雜誌」,由每月變成每星期出版,由售價一元變為免費。就是一個「偽」字,已經道出《黑紙》風格玩嘢,說它是幽自己一默也好,是諷刺別人也好,總之就是不甘被歸類。偽廣告雜誌,所謂何事?林日曦說:「我們最新口號是『黑Sell黑色信念』,一般廣告Sell商品,我們就Sell信念。有些信念,看似負面,其實能帶出正能量,就是黑色信念。黑色信念,也是缺點,是一些永遠改不掉的缺點,但我們認為那是性格,是自己的一部份,所以不應改掉。何不用來發揮一下,或者對世界有正面影響。」直到這刻,《黑紙》硬銷過的黑色信念,包括空白、盲目、貪心、迷失、黑暗、顛覆。梁振英當選新一屆特首,《黑紙》本來條條金句,變成整頁黑色,只寫了一句:「梁振英當選,黑紙做應當做的事。」三子信念之強,不下報紙檔任何一份時事雜誌。
林日曦說:「上年年尾,我們搞了一個偽娛樂雜誌追悼會,其實是一個讀者意見分享會,有人認為《黑紙》好型,不應賣廣告。我們好衰、好反叛,你越不喜歡廣告,我們越要叫偽廣告雜誌!」陳強補充:「平時的廣告雜誌好鬼悶,聽到想熄機。」林日曦即說:「好像甚麼卡士蘭、碧桂園廣告雜誌。」他們覺得廣告雜誌能夠推銷商品之餘,也可型,也可有內容,商業與藝術可以平衡。

■化身「偽廣告雜誌」的《黑紙》硬銷社會鄙夷的缺點。

■4月6日一期題為「顛覆」,第23條「黑句」是「顛覆是一種癲還是一種福?」

短視,但黑句不變

玩了兩年,《黑紙》大變了兩次,別人好奇是否有甚麼不對勁?林日曦說:「我們發覺一個月出一次,讀者常在等緊的狀態。以前讀者買完,用三幾日或者一個星期消化內容,已經開始等待下一期。這是簡單數學、供求問題,大家覺得應該出密一點,我們便出密一點。」陳強說:「這是香港的一個現象,所有東西熱不過一、兩個星期。你看DrawSomething(App)已經Out了!每星期出版,讀者看到再Share給朋友,剛剛好又到下一期。」三子性格各異,但都好怕悶,林日曦說:「我們比一般香港人短視,《黑紙》只出一張紙是因為方便變。對於我們來說,想一兩個月後的事已經是很重大的Planning。」陳強說:「每一期我們都希望有些新意,可能是很微細的,可能是你察覺不到的,但我們已經很興奮,這些小變化琢磨了很久,好像有時倒轉寫,有時號碼倒轉排,有時紙角爛了,給自己一點新意。」
不變的是一直創造大量「黑句」,食字、玩字、有Punch,比如「幼稚是很幸福的!但當你明白這句話時,你已經不再幸福了」、「世上最黑的事,是白事」。先不要理會你有多認同他們的世界觀,至少文字擲地有聲,正中年輕人下懷,覺得有型有態度。三子商台出身,知道年輕人愛甚麼,陳強說:「好中的一句要放在最後,無意義、無需要、無人聽的,要被淘汰。」林日曦嘗試為「黑句」分類:批判、感性、幽默(或搞笑),「阿Bu(另一大腦)寫的以搞笑、感性為主,因為他的性格比較隨和;陳強寫的多是批判、搞笑;我就以批判和感性為主,因為我最缺幽默感,性格比較認真。」

■「偽娛樂雜誌」訪問過不少藝人,都是黑白大相,風格統一。

獨立,不是打飛機

《黑紙》有態度,算是獨立雜誌吧?林日曦卻斷言不是,「你只能夠說我們是失敗的商業雜誌,或者不是成功的獨立雜誌。」林日曦說:「獨立意思是,不考慮市場,純粹打飛機。」本來一元一張,現在改為免費派發,由六、七萬讀者,上升至二十萬讀者,算是成功,也是失敗,因為贏了讀者人數,輸了營運條數。林日曦宣佈5月11日起,變回一元一張,「我們希望《黑紙》能夠自負盈虧,蝕少少還是可以的。」《黑紙》在意市場,才做市場沒有的東西。陳強說:「純粹打飛機(的雜誌)不值得一定可以生存,做咩要全世界養你?」
陳強和林日曦都覺得市面上,能夠持續地吸引他們眼球的雜誌不多。陳強說,一本令他有心跳感覺的雜誌才是他想要的東西,而能夠做到這點的是音樂雜誌《MCB音樂殖民地》,但已經停刊。

■「偽廣告雜誌」主題是「黑Sell黑色信念」。

獨立文化誌

雜誌的創作空間和可能性是其他媒體所不能取替的,主流之外,原來還有不少獨立出版的文藝雜誌,值得支持。

《讀書好》
1. 由新鴻基資助,是一本介紹書籍、推廣閱讀文化的免費月刊,每期一翻,大約掌握時下閱讀動向,各大小書店均可取得。

《字花》
2. 文學雙月刊,打破文學雜誌老餅形象,編輯和排版均精美,內容不局限於文學,觸及電影、生活文化等,各大小書店有售。($29)

《鄉間小路》
3. 台灣農業生活月刊,關注各種綠色議題,如養生保健、環境生態、在地旅遊等。($34,油麻地Kubrick有售)

《Cue》
4. 台灣電影雜誌,以電影為主要內容,結合時尚、音樂、旅行、閱讀,刊物形象清新。($33,油麻地Kubrick有售)

《KLACK》
5. 攝影文化雜誌,暫定一年兩刊,展示、分析攝影及影像的表達功能及文化。($95,油麻地Kubrick有售)

《ArtPlus》
6. 免費月刊,內容圍繞時裝、生活品味、旅行、戲劇、音樂等,部份內容為中英對照、部份文章是英文,可於7-Eleven等地索取。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
■給中學生發表創作的平台,三位編輯關夢南、李洛霞、袁兆昌是香港作家,於部份書局如油麻地Kubrick書店有售。($20)

《稻草人》
■香港首本有機生活期刊,由綠田園基金出版。這本免費刊物主要推廣綠色生活,可在有機產品店、公共圖書館等地方索閱。

《藝訊》
■藝術中心節目月刊指南,以介紹藝術中心的節目活動為主。每月最後一星期免費派發,可在公共圖書館、大專院校等地索取。

《秋螢》
■詩刊,印刷簡單,誠意十足,凝聚了香港一班愛寫詩的人。在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書店有售。($15)

《小說風》
■雙月刊小說雜誌。每期內容以小說為主,每篇小說篇幅不長,一次車程多數可以看完,油麻地Kubrick書店等地有售。($30)

《ArtMap藝術地圖》
■以地圖形式介紹香港、澳門最新藝術活動,方便藝術愛好者短時間內消化最新藝術消息,在港澳超過600個地點免費索取,如各區大會堂。

《HongKongGalleryGuide》
■一本免費指南,形式類近《ArtMap》,同是以地圖形式介紹各類型畫廊,可在油麻地Kubrick等地索取。

《蘑菇手帖》
■台灣出版的季刊,設計精美,內容幾乎不提供資訊,只描繪幾個編輯生活的周遭事物。($33,油麻地Kubrick有售)

《筆尖》
■隨《字花》免費贈送,是一本中學寫作教育刊物,提升中學生寫作興趣之餘,也給他們發表的平台。

《白卷》
■免費雙月刊,《黑紙》三子另一傑作,創刊號有陶傑、健吾、鮑偉聰等作者參與,有一定吸引力。玩了兩期之後,未有下文。

《社會主義者》
■內容關心香港、內地、台灣,以至國際社會事件,好像雙非孕婦問題、特首選舉、烏坎村事件等,序言書店等小型書店有售。($25)

《Kidults》
■消閒雜誌,來自不同院校的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採訪工作,內容針對年輕人口味,可在Kubrick書店等派發點索取。